這棟電信大樓里走出寫下《紅星照耀中國》的人。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繆曉琴報道 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之際,上海外灘萬國建筑群中的一棟特殊建筑煥發出耀眼的紅色光芒——坐落于延安東路34號的上海電信博物館,這里是大北電報公司(外灘電報大樓)舊址,也曾是《密勒氏評論報》的主要辦公地點,大量揭露日本侵略行徑、反映中國軍民英勇抗戰的新聞報道從這里傳遍世界。
創刊于1917年的《密勒氏評論報》是當時在上海出版的有影響的英文新聞刊物之一。這里,正是美國著名記者埃德加·斯諾與中國結下不解之緣的起點,也是約翰·本杰明·鮑威爾以滿腔熱忱為中國發聲、直言不諱抨擊日本軍國主義的“戰斗堡壘”。
1922年的大北電報公司大樓。
1928年,年輕的斯諾懷揣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院長沃爾特·威廉姆斯的介紹信抵達上海。彼時,斯諾在中國的行程安排僅有六周,本打算一天也不多留。但在這棟大樓的六樓,他遇到了校友、《密勒氏評論報》主編鮑威爾,并成為該報的助理編輯,這次偶然的駐足徹底改變了自己的人生軌跡。
延安期間的埃德加·斯諾。
后來,斯諾成為在紅色區域進行采訪的第一位西方記者,震撼世界的對毛澤東的采訪報道,也首先刊登在《密勒氏評論報》上。斯諾始終熱誠支持中國人民解放事業,撰寫下馳名全球的杰作《紅星照耀中國》,讓西方世界第一次真切看到中國共產黨人的抗戰決心與精神風貌。
膾炙人口的《紅星照耀中國》。
2025年恰逢埃德加·斯諾誕辰120周年,這座見證他職業生涯起點的建筑,成為連接歷史與當下的特殊紅色印記。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上海廣播電視臺真實傳媒聯合出品的全英文紀錄片《來自東方的報道》,通過斯諾、鮑威爾等西方記者的視角,以上海為故事背景,用大量一手史料再現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戰史詩。
正如斯諾在回憶錄中所言:“六周之約”終成十三載深情駐足。而這段始于上海外灘電報大樓的東方故事,至今仍在激勵人們追尋真理與正義。
今天,當人們走進上海電信博物館時,紅色電信的回響激蕩百年。1929年,中共中央第一座秘密電臺在原上海大西路福康里誕生;1930年,中共中央第一個無線電通信人才培訓班在原上海巨籟達路(今巨鹿路)開辦;1931年,由周恩來總理親自編制的“豪秘”在上海誕生……
觀展者可以從這座沉淀著紅色電信歷史的建筑中,感受時空和歷史的交疊。在這里,斯諾和鮑威爾曾通過新聞電波向世界訴說中國反法西斯戰爭的真相;用報道評論持續揭露和抨擊日本軍國主義的暴行;他們在威脅與迫害中絕不低頭,始終堅定地與中國站在一起。
鮑威爾在自己的回憶錄《我在中國的二十五年》的最后這樣寫道:“我相信中國必將重新振作,重登強國之列。她的未來,將對整個世界意義重大。我希望,正如我曾經參與過她的過去,我亦能在她的未來中,繼續貢獻一份力量。”
鮑威爾工作照,桌子上擺著他剛剛出版的回憶錄。
今天,當我們站在延安東路34號這座承載著紅色電信歷史與歷史傳奇的建筑前,俯瞰浦江兩岸盡朝暉,回望鮑威爾當年的預言,不禁感慨萬千——他筆下那個“必將重登強國之列”的中國,如今正以嶄新的姿態屹立于世界東方。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28-27672-0.html上海電信博物館里的紅色電波與“斯諾電訊”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合武高鐵引入合肥樞紐項目建設取得新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