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扈瑋 記者邱愛荃上海報道 7月的上海,蘆潮港站鋼軌溫度計的指針死死釘在90℃。調車長張宇棟的橙色工服早已被汗水浸透成深褐色,他俯身貼近滾燙的鐵軌,用手套擦去止輪器上的油污,沙啞的口令透過對講機傳出:“制動風管排風——確認!止輪器卡死——到位!”30秒后,調車機車精準接駁,一列滿載新能源汽車的集裝箱班列緩緩啟動,朝著洋山港的方向駛去。這是南翔站暑運里尋常的一幕——在熱浪與車流交織的站場上,一群鐵路人正用毫米級的精度與分秒必爭的速度,守護著長三角物流動脈的暢通。
高溫下的“鋼鐵芭蕾”
暑運以來,南翔站管轄的32個中間站日均辦理貨物列車超9000輛,其中蘆潮港站作為海鐵聯運“咽喉”,單日裝卸車數突破1200輛。對調車連結員向方來說,這意味著每天要在堪比“鐵板燒”的股道間步行2萬步,在集裝箱側壁上像“人肉后視鏡”般引導列車對位。
“調車鉤數從70鉤漲到83鉤,每鉤都得搶時間。”向方抹了把臉上的鹽霜,指縫里還嵌著道砟劃出的細痕。在他身后,調車組正執行著“三重防溜”標準:制動風管排風要聽見“嘶嘶”的氣流聲,人力制動機必須擰緊三圈,止輪器與鐵軌的間隙不能超過3毫米。這些近乎苛刻的操作,是為了讓萬噸列車在股道間“紋絲不動”,為后續編組爭取寶貴時間。
張宇棟的勞保鞋鞋底早已磨平,鞋跟處還粘著幾塊被燙變形的膠墊。“暑運高峰時,我們每天要完成20對列車的‘換頭’作業,主車頭解掛到調車機接駁,誤差不能超過1分鐘。”他手里的對講機每3分鐘就會響起一次,從“確認信號”到“接駁完畢”,每個指令都像節拍器,讓數百米長的“鋼鐵巨龍”在股道間跳著精準的“芭蕾”。
織密效率提升的“網絡”
要讓物流大動脈在高溫下“跑”得更快,光靠拼體力遠遠不夠。在南翔站調度車間,巨型屏幕上的車流數據正實時跳動:蘆潮港站的調機折返時間從139分鐘壓縮至81分鐘,海鐵聯運班列停時較去年縮短27%。這些數字背后,是一套環環相扣的“效率密碼”。
“新增的駐站調機就像‘站內短跑王’,讓列車接駁效率提了40%。”南翔站技術科工程師蔡文良指著屏幕上的紅色軌跡說。今年暑運,南翔站不僅為蘆潮港站增配3名調車人員,實行24小時輪班,還協調新橋調機加入南翔至蘆潮港的小運轉牽引,讓每日開行的貨物列車從15對增至16.2對。
更精細的變化藏在編組計劃里。通過CIPS系統,調度員將車流按“收貨人+貨物品名”細分出14個方向組號,比如將寶鋼的鋼材車、閔行的汽車配件車單獨成組。“以前中間站得花1小時倒鉤,現在整列直達,調車鉤數少了131鉤/天。”蔡文良點開系統里的“高質量列車”數據,暑運以來南翔站日均開行1211輛這類列車,相當于為中間站“減負”30%的作業量。 跨單位的協作同樣關鍵。每周三下午,“絲路海鐵”先鋒隊都會召集港口、機務、物流等單位開協調會,把作業圖表鋪在桌上“掛圖作戰”。“上次發現集裝箱班列總等貨位,我們就和港口聯動,把裝卸計劃提前2小時共享,現在貨位周轉率提高了25%。”先鋒隊黨員何松濤說,這種“路地聯動”讓海鐵聯運的全鏈條效率節節攀升。
黨旗在股道間飄揚
暑運攻堅的戰場上,黨員始終沖在最前。在南翔站下行場,“90后”黨員調車長楊洋主動接下了異地調車的“硬骨頭”——他帶領流動調車組,在沒有固定用餐點的股道間穿梭,日均作業里程超30公里。“最難的是跨線取送車,得在客車間隙里‘見縫插針’,黨員不帶頭誰帶頭?”他的安全帽上,“黨員先鋒崗”的貼紙早已被汗水泡得發白。
蘆潮港站的休息室里,一面“黨員承諾墻”寫滿了密密麻麻的字跡:張宇棟承諾“高溫時段包保最難編組的班列”,向方寫下“調車鉤分控制在10分鐘內”。這些承諾正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成效:今年上半年,蘆潮港站海鐵聯運集裝箱吞吐量達51.4萬標箱,同比增長19.76%;南翔站單日辦理輛數突破9263輛,創下20年來新高。
夕陽西下時,最后一列班列鳴笛駛出蘆潮港站,車身上“中國制造”的字樣在余暉中格外醒目。張宇棟望著列車遠去的方向,掏出手機給妻子發了條消息:“今天又搶運了300個集裝箱,鋼軌涼下來時,我就回家。”此時,他腳下的鐵軌仍散發著余溫,而股道間的燈光次第亮起,照亮了這群鐵路人繼續前行的路——在暑運的熱浪里,他們用堅守與速度,為長三角的物流暢通寫下最生動的注腳。”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28-24288-0.html鋼軌熱浪中的“加速度” ——暑運里的鐵路物流攻堅戰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