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繆曉琴報道 數字空間與現實世界的深度交融,將如何催生從“人口紅利”奔向“智能紅利”的巨大發展新動能?6月18日,在2025上海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上海2025)開幕式上,中國移動董事長楊杰發表主旨演講時表示,信息通信業作為創新驅動發展的先導力量,應積極把握“AI+”發展的新機遇,主動開辟“碳硅融合創新”的新路徑,讓AI發展更好造福人類。
從“互聯網+”“5G+”重構信息傳播與產業連接方式,到如今“AI+”引領智能文明躍遷,每一次信息技術革命都深刻改變著人類社會的運行邏輯。以創新驅動釋放“智能紅利”,與黨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以新一代信息技術賦能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等戰略部署高度契合,充分彰顯了人工智能在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中的核心支撐作用。
楊杰指出,當前人工智能作為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其技術能力與經濟效益正持續釋放:在語言理解、圖像識別、高效學習等領域,AI已達到甚至超越人類水平;更值得關注的是,其初步顯現的思維推演、角色代入等類人屬性,標志著人工智能正從工具向“智能體”加速演進。
這種演進的直接結果,便是硅基生命的群體性涌現。楊杰對“硅基生命”的定義遠超傳統機器人范疇:它們以傳感器、處理器、存儲器、控制器等物理硬件為“軀體”,以計算智能、感知智能、認知智能、運動智能為“神經中樞”,通過AI智能終端、智能網聯汽車、智能機器人等多元形態融入社會。
“未來,硅基生命的數量將超過人類,成為社會勞動力與智力資源的重要組成。”楊杰預測,當傳統“人口紅利”向“硅基人口紅利”拓展,“人才紅利”也將升級為“碳硅協同人才紅利”,而適應智能經濟需求的新“360行”,如智能體訓練師、人機協作調度師、數字空間架構師等,也將應運而生。
硅基生命的有序融入與碳硅融合的深度推進,離不開技術體系的支撐與產業生態的構建。楊杰認為,信息通信業作為創新驅動發展的先導力量,需要突破“算力堆疊”的單一模式,轉向“算法-算力-數據-軟硬件”的全棧式創新,加速硅基生命的智能涌現;構建支撐融合的數智基,加速硅基向碳基的深度對齊;重塑價值創造體系,加速碳基與硅基的協同共創。
信息通信業是創新驅動發展的先導力量,應如何在“碳硅融合”中發揮關鍵作用,為硅基生命的涌現與融入提供基礎支撐?楊杰表示,作為信息通信業的領軍企業,中國移動將“碳硅融合創新”作為突破行業增長瓶頸、實現新一輪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方向,致力于成為AI的“供給者、匯聚者、運營者”。
作為供給者,中國移動構建具備多模態能力、行業深度賦能的“九天”通專大模型矩陣,打造涵蓋AI IaaS、AI PaaS、MaaS、AI SaaS四層架構的云智算體系,推出支撐數據安全可信、高效流通的數聯網(DSSN),筑牢碳硅融合發展基礎。
作為匯聚者,中國移動整合業界優質模型、垂類智能體、開發工具鏈等創新要素,構建AI訓練、評測、產業創新三大基地,與產業伙伴聯合研發多種AI技術路線和新型計算架構,壯大碳硅融合創新生態。
作為運營者,中國移動構建“AI全棧服務”,面向千家萬戶推出“靈犀”智能體等多樣化的AI+產品,面向千行百業打造豐富的AI+DICT項目,深化AI智能終端、智能網聯汽車、智能機器人等新興領域布局,激發碳硅融合價值潛能。
人工智能的發展為信息通信業帶來邊界重塑、價值重構的重要契機。面向未來,楊杰表示,中國移動愿與社會各界聚力同行,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擘畫碳硅融合的嶄新未來:持續推進人工智能的原創性、引領性創新,共筑碳硅融合策源地;強化6G、AI、量子信息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理論、標準、架構方面的協同互促,共繪碳硅融合路線圖;促進跨產業、跨領域的知識共享和資源整合,共建碳硅融合生態圈;堅持智能向善、普惠公平、協同共治,共塑碳硅融合新秩序。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28-17021-0.html中國移動董事長楊杰:碳硅融合的“AI+”新路徑將更好地造福人類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