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Apple)首款碳中和終端裝置由Apple Watch領頭打先鋒,供應鏈認為,隨著蘋果積極要求供應伙伴配合使用再生能源,作為上游晶圓廠之一的存儲器供應商,也將加速增加使用再生能源的比例。
包括鎧俠(Kioxia)、美光(Micron)、SK海力士(SK Hynix)等已紛紛擬定長期策略,臺廠華邦電等也加速布局綠色能源與再生能源采購等,積極邁向凈零排放之路。
蘋果曾提出將于2030年在整體業務、制造供應鏈和產品生命周期實現碳中和,此一終極目標推出,對供應鏈帶來必須轉型的強勢壓力。蘋果降低碳排放的方式主要分為三大方向,分別為低碳產品設計、擴大能源效率以及再生能源。
此次蘋果宣布的Apple Watch達到碳中和,除了來自于使用100%的綠能,產品總重量的30%使用回收或再生物料,其物流包括有50%不使用空運等途徑。
由于蘋果一向對供應商具有相當嚴謹的要求,包括要求廠商必須詳細登錄碳足跡,并每年進行查驗,加速供應鏈進行綠能轉型的迫切感,目前至少已有70多家供應商承諾使用將以100%再生能源來制造蘋果產品。
臺系供應鏈透露,蘋果要求每顆供應IC要在2024年底前達到綠電生產,符合其在2025年的制定目標,除了蘋果之外,其他國際品牌大廠也將陸續訂出目標,勢必成為臺廠必須長期規劃的營運方向。
蘋果供應鏈能否如期符合大客戶的碳中和目標,晶圓制造將是必須克服重要關鍵環節,尤其是擴大先進制程以及引進EUV設備等,勢必將消耗更龐大的用電量。
除臺積電之外,存儲器晶圓廠也面臨綠能轉型的重大課題。業界初估,以晶圓廠總體排放量,晶圓生產制造的碳排占比至少達1成以上,用電量的比重更達到5成以上,若要采用綠電,整體制造成本將增加60%以上。
國際存儲器大廠積極規劃再生能源的使用比重提升,例如鎧俠集團針對北上廠和四日市新廠均安裝大規模太陽能發電系統,以增加再生能源的使用,預計新太陽能發電系統總發電量約達7.5萬億瓦(MW),每年將為鎧俠產生約7,600萬億瓦小時(MWh)的電力。
鎧俠也設下2040財年實現100%使用再生能源的目標;SK集團預計2050 年前將旗下8家公司以風電和光電等再生能源,滿足100% 的電力需求,對于生產晶圓需要大量電力的SK海力士將帶來巨大挑戰。
美光在全球據點分階段實施,如馬來西亞廠區2022財年達成100%采用再生能源的目標,并簽署了第一份大型購電協議,在臺灣也與云豹能源簽署購電協議(PPA)。
長期目標是要透過升級制造設備、提升效率和購買再生能源等,達到2050年全球制程設施直接排放和外購能源間接排放的雙重凈零目標,透過存儲器制程提升也能降低功耗,如1β DRAM可比1α制程降低約15%。
為推動減碳,蘋果在iPad系列導入1.2V SPI NOR,相較于原先采用1.8V SPI Flash產品,可省下逾3成功耗,華邦電為第一家推出1.2V SPI NOR的供應商,并持續帶動低電壓NOR的應用風潮。
近年來華邦電除在廠區內自建太陽光電系統,投資再生能源開發嘉和綠能,日前也完成首次再生能源采購,每年可提供近千萬度的再生能源,朝向綠能升級進行轉型。
責任編輯:朱原弘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27-9672-0.html蘋果碳中和目標敲定 存儲器晶圓廠加速跟上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