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于29日正式啟動了臺中渢妙離岸風力發電計劃的“海上變電站統包合約”與“風力機運輸與安裝合約”。CIP臺灣區董事總經理許乃文表示,渢妙風場作為高度國產化的風場之一,近期將與半導體、石化等企業進行洽談,預計在2024年第1季達成企業購售電合約(CPPA)。
在全球經濟與政治局勢的影響下,第三階段區塊開發第一期(3-1)的風場開發面臨諸多挑戰。許乃文指出,為了確保臺灣企業的綠電供應,渢妙風場將在無電業自由市場機制與政府高度補貼企業用電的環境下,通過企業購電模式進行承購。
目前,渢妙風場的CPPA主要面向半導體和石化企業。許乃文透露,他們目標在2024年第1季釋放出好消息。雖然風場的建置成本較之前增加了3~4成,但承購方仍期望綠電價格維持在一定水準,同時考慮到風場能否如期交付。渢妙風場已預定好船期,預計在2027年實現如期交付。
在工程合約方面,CIP已經與丹麥海事工程與能源統包商Semco及越南石油與天然氣集團旗下PTSC M&C簽署了海上變電站統包合約,包括設計、采購、制造及安裝。隨后,他們又與英國海事工程服務商Seajacks完成了風力機運輸與安裝合約的簽署。此外,為了擴大本土機電應用量能,渢妙風場還將與東元電機及華城電機等國內供應商進行合作。
對于全球離岸風場的情勢變化,Claire Lohan指出,海上變電站涉及設計、采購等多項環節,若開發商未能在2023年鎖定合約及產能,2027年要并網恐怕會是空談。此外,全球風場都面臨著搶船的激烈競爭。如果被分配至2027年并網的專案未能及早鎖定船期,那么2027年并網將變得非常困難。同時,如果3-1期風場進展緩慢,如果有同業傳出請求展延,也并不意外。
國際工程業者如Semco亞太區副總經理Pieter Tomassen和Seajacks臺灣總經理盧育挺也坦言,近期離岸風電開發計劃受到國際政經局勢變動、投資環境改變以及原物料價格上漲等多方面的影響,全球離岸風電開發正面臨成本飆升的困境。在歐美各地都有開發商在獲得分配風場后選擇放棄開發權的案例。
至于CIP旗下彰芳暨西島離岸風場的進展情況,許乃文透露,他們已經完成了50座水下基礎的安裝工作。但由于冬季氣候等因素的影響,他們預計在2023年底完成全部安裝工作,最慢也將在2024年第1季度完成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27-35496-0.htmlCIP啟動渢妙風場工程,預計2024年初達成CPPA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下一篇: 巧新科技:看好電動車鍛造鋁圈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