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晶圓代工大廠臺積電、世界先進成熟制程降價,對中芯國際和華虹半導體的成熟制程接單帶來一定外部競爭壓力。業界傳出,國內成熟制程不排除跟進微幅降價,成熟制程降價潮似已山雨欲來。
受庫存問題、旺季拉貨效應尚未發酵,車用與工控芯片不再短缺,德儀(TI)與英飛凌(Infineon)等大廠削價、砍單,同時成熟制程新產能不斷開出,讓晶圓代工成熟制程市況不妙。業內預估,2024年8寸廠平均產能利用率約60~70%,難以回到滿載水準。
相較于臺灣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華虹集團8寸廠產能利用率回升較平均水準快,主因讓價態度積極,另外,國內IC設計積極響應本土生產,尋求本土代工產能,令晶圓代工業者產能利用率仍有撐。這一點從中芯國際和華虹國內本土訂單比重分別達84.0%、77.5%可以看出。
業界指出,第4季中芯國際和華虹的8寸晶圓代工產能會繼續降低,約維持在65~78%,尚未進一步大幅降價來維持產能利用率,但受到外部晶圓廠成熟制程的降價策略影響,不排除跟進大廠小幅降價的可能。
近2年,成熟制程熱確實給國內晶圓廠帶來不小壓力,一方面國際大廠降價搶單;從內部角度看,也有不小產能過剩的隱憂。
據不完全統計,全球成熟制程28納米及以上,國內擴產最積極,其中以中芯國際、華虹、合肥晶合為主。整體來看,預計至2024年底,國內將建32座大型晶圓廠,且全部聚焦成熟制程。
這些大量8寸晶圓主要用于成熟制程及特殊制程,集中于0.13微米~90納米,下游應用以工業、手機和汽車為主,包括功率元件、電源管理IC(PMIC)、NVM 、MEMS、顯示驅動IC(DDI)與指紋識別芯片等。近2年汽車電子和工業應用對功率元件的需求高漲,是推動國內擴產的主因。
雖然晶圓代工業界受景氣逆風影響較大,但大部分廠商資本支出維持不變甚至增加,擴產加速推進。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27-34810-0.html晶圓代工大廠降價,對中芯國際等國內業者帶來沖擊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