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可能都聽說了,不少互聯網大廠都在裁員。
這讓一眾程序員們感到了壓力山大。咱們的碼農朋友們,為了給自己留條后路,開始琢磨起了所謂的“防御性編程”。
簡單來說,就是寫一些“別人看不懂,只有自己能看懂”的代碼。
他們的想法大概是這樣的:如果哪天自己被裁了,公司也難以快速搞懂這些代碼,相當于留了個“后手”。
說到怎么實現這個“防御性編程”,一位來自阿里的員工,輕輕松松提了一堆絕招:
大佬果然是大佬,這方法,不得不服!
網上的程序員們,在評論區可是炸開了鍋,五花八門,有人覺得這是迫不得已的自救,畢竟誰不想給自己留條后路呢?
但也有人覺得根本沒有必要專門防御性編程,大多數人正常寫就是防御性編程了。
而代碼維護時間長了自然變屎山,誰來了都得鉆研許久再踩幾次坑才能摸出點門道。
還有的大佬就淡定多了,說“除非你是個天才,你的智商才不可替代,這樣公司留著你本來就很應該。不然你怎么防御都沒有用,替代只是時間問題。”。
說到底,這種“防御性編程”真的有效嗎?
程序員采用“防御性編程”的做法,在表面上看似乎是一種自我保護的策略。
特別是在現在糟糕的職場背景下,這種做法理論上可以為程序員個人帶來短期的安全感。他們通過編寫難以理解的代碼,或是刻意制造程序之間的復雜聯動,使得自己在項目中變得不可或缺。從個人角度看,這似乎是一種巧妙的自保手段。
然而,從長期和職業道德的角度來看,這種做法可能充滿了風險和問題。
首先,它破壞了代碼的可讀性和可維護性,這是編程領域的基本原則之一。良好的代碼應當是清晰、可讀、易于維護的。通過創造復雜和難以維護的代碼,程序員不僅對項目的未來負有潛在的破壞性,同時也可能損害自己的職業聲譽。
在團隊和項目管理的層面,防御性編程可能導致嚴重的后果。這種編碼方式使得代碼的交接和維護變得異常困難,甚至可能導致重要信息的丟失。
更嚴重的是,如果這種編程方式被廣泛采用,它可能威脅到整個技術生態的健康發展。
總之這種做法在短期內可能確實能給自己留個后路,但長遠來看可能是個雙輸的結果。
最后,碼農為了保住飯碗,采用“防御性編程”應對裁員,你怎么看?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26-43318-0.html程序員為保飯碗,開始“防御性編程”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