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VIDIA 于 1 月 30 日再次升級 DLSS,推出 DLSS 4,包含適用于 GeForce RTX 50 系列 GPU 和筆記本電腦的 DLSS 多幀生成功能。隨著 GeForce RTX 5090 D 和 GeForce RTX 5080 的正式發布,NVIDIA 同步推出全新的 GeForce Game Ready 驅動和 NVIDIA Studio 驅動,以及一次重大的 NVIDIA App 更新。
DLSS 4 帶來多項重大更新:
●自 2020 年 DLSS 2.0 發布以來最大規模的 AI 模型升級 ——DLSS 超分辨率、DLSS 光線重建和 DLAA 由 Transformer 模型驅動,這是 Transformer 模型首次在圖形領域的實時應用, 該模型也是 ChatGPT、Flux 和 Gemini 等前沿 AI 模型的核心架構。DLSS Transformer 模型通過提升時間穩定性、減少重影,并在動態畫面中呈現更多細節,大幅提升圖像質量。
●DLSS 幀生成 AI 模型已升級,在 GeForce RTX 50 系列 GPU 和 GeForce RTX 40 系列 GPU 上提升性能,并降低顯存占用。
●DLSS 多幀生成可為每個傳統渲染幀生成多達三幀,配合整套 DLSS 技術,最高可將幀率提升至傳統圖像渲染的 8 倍。得益于該技術,玩家在 GeForce RTX 5090 D 上可獲得驚艷的 4K 240 FPS 全景光線追蹤游戲體驗
DLSS 4 多幀生成現已支持超過 75 款游戲和應用,更多游戲和應用支持其他 DLSS 增強功能:
●《心靈殺手2》(Alan Wake 2):由 Remedy Entertainment 打造,廣受好評的《心靈殺手 2》(Alan Wake 2),是迄今為止視覺效果最出色、沉浸感最強的游戲之一。1 月 30 日起,GeForce RTX 用戶可以在 Epic Games 發行的《心靈殺手 2》(Alan Wake 2) 中體驗額外的視覺優化、更高的細節級別、全新 DLSS 4 AI 模型,并憑借 DLSS 4 多幀生成實現更佳性能表現。本作還首次集成 NVIDIA RTX Mega Geometry,并新增超高質量光線追蹤預設。
●《賽博朋克2077》(Cyberpunk 2077):由 CD PROJEKT RED 開發的《賽博朋克 2077》(Cyberpunk 2077) 是目前技術最先進的游戲之一。游戲已支持全景光線追蹤,以更高的細節表現呈現夜之城的開放世界。1 月 30 日起 PC 玩家可以下載《賽博朋克 2077》(Cyberpunk 2077) 全新更新,將游戲升級至 DLSS 4。DLSS 4 多幀生成技術與 DLSS 超分辨率及 DLSS 光線重建協同工作,在 GeForce RTX 50 系列 GPU 上,開啟全景光線追蹤:超速模式,并啟用最高畫質設置時,可將 4K 分辨率下的性能可平均提升至原來的 9.2 倍。DLSS 超分辨率和 DLSS 光線重建也已升級,適用于所有 GeForce RTX 用戶。
●《霍格沃茨之遺》(Hogwarts Legacy):《霍格沃茨之遺》(Hogwarts Legacy) 現已推出全新更新,升級了 PC 版的光線追蹤效果,完整的 DLSS 4 技術套件也已引入這款備受好評的暢銷開放世界動作 RPG。游戲設定于 19 世紀,圍繞著名的霍格沃茨魔法學校展開。DLSS 4 多幀生成技術與 DLSS 超分辨率及 DLSS 光線重建協同工作,在 GeForce RTX 50 系列 GPU 上的幀率可平均提升至傳統渲染的 4 倍。本次更新基于全新的 Transformer AI 模型,增強了 DLSS 超分辨率和 DLAA,并引入了 DLSS 光線重建功能。北京時間 1 月 31 日凌晨 2 點起可下載更新,升級魔法世界體驗!
●《星球大戰?:亡命之徒?》(Star Wars? Outlaws?):隨著全新更新的發布,《星球大戰?:亡命之徒?》(Star Wars? Outlaws?) 在所有 GeForce RTX PC 上的表現將進一步提升,加入 DLSS 4 多幀生成和升級的 DLSS 幀生成模型,以提升性能并降低顯存占用。全新的 DLSS Transformer AI 模型將用于 DLSS 超分辨率、DLSS 光線重建和 DLAA。
●《毀滅戰士:黑暗時代》(DOOM: The Dark Ages):由 id Software 打造的黑暗奇幻 / 科幻風格單人射擊 FPS 系列前傳《毀滅戰士:黑暗時代》(DOOM: The Dark Ages),繼承了毀滅戰士系列獨特的激烈戰斗與極致視覺表現,并由最新的 idTech 引擎驅動。作為毀滅戰士系列的第三部作品,本作將于 5 月 15 日正式發布,玩家將化身毀滅戰士,在前所未見、兇險萬分的中世紀戰爭中對抗地獄大軍。在 GeForce RTX 50 系列 PC 或筆記本電腦上,玩家可以體驗 DLSS 4 增強版《毀滅戰士:黑暗時代》(DOOM: The Dark Ages)。全新的 DLSS Transformer AI 模型,DLSS 光線重建、DLSS 超分辨率和 DLAA 將進一步提升畫面質量。DLSS 多幀生成功能確保 GeForce RTX 50 系列玩家在享受先進圖形效果的同時可獲得更流暢的幀率、更高的細節水平和分辨率。
●《漫威蜘蛛俠2》(Marvel’s Spider-Man 2):蜘蛛俠彼得?帕克和邁爾斯?莫拉萊斯將在《漫威蜘蛛俠 2》(Marvel’s Spider-Man 2) 中回歸,展開一場激動人心的新冒險。游戲由 Insomniac Games 與漫威合作開發,并由 Nixxes Software 針對 PC 進行優化。PC 版《漫威蜘蛛俠 2》(Marvel’s Spider-Man 2) 在首日即支持 DLSS、DLAA、Reflex 和三種光線追蹤效果。帶有多幀生成功能的 DLSS 4 將在后續更新中提供。
●《天國:拯救2》(Kingdom Come: Deliverance II):2 月 4 日,備受期待的《天國:拯救 2》(Kingdom Come: Deliverance II) 將正式發布。本作由 PLAION 發行,延續前作劇情,玩家將繼續扮演鐵匠之子亨利,投身于一個充滿復仇、背叛與自我發現的動蕩故事。從游戲發布首日起,GeForce RTX 用戶即可通過 DLSS 超分辨率提升幀率,在驚艷的 15 世紀開放世界中獲得更沉浸的體驗。NVIDIA App 用戶還可通過 NVIDIA App 將 DLSS 超分辨率的模型升級為 Transformer,,以進一步提升圖像質量,并開啟 DLAA。
●《黑神話:悟空》(Black Myth: Wukong)、《漫威爭鋒》(Marvel Rivals)、《奪寶奇兵:古老之圈?》( Indiana Jones and the Great Circle?) 和《永劫無間》(NARAKA: BLADEPOINT) 將很快在游戲中支持 DLSS 多幀生成功能。
GeForce RTX 5090 D 和 GeForce RTX 5080 現已上市,用戶需要從 NVIDIA App 或 GeForce.cn 下載并安裝全新的 GeForce Game Ready 驅動。驅動新增了對新技術的支持、RTX 游戲更新、NVIDIA App 新功能等更多內容:
●DLSS 4:全新 AI 創新功能進一步提升圖像質量并加速性能。DLSS 多幀生成與其他 DLSS 技術結合,可在 GeForce RTX 50 系列 GPU 上將幀率提升至高達 8 倍。
●DLSS 優設(Override):NVIDIA App 的新功能可將超過 75 款游戲和應用升級支持 DLSS 4 多幀生成。
●NVIDIA App:全新 NVIDIA App 更新引入了 RTX Video 超分辨率優化與增強、新的多顯示器設置、Advanced Optimus 動態顯示切換支持等功能。
●NVIDIA Broadcast: 這款熱門應用得到升級并加入兩款全新 AI 驅動的特效。
●RTX 游戲更新:通過全新更新,在《心靈殺手 2》(Alan Wake 2)、《賽博朋克 2077》(Cyberpunk 2077)、《霍格沃茨之遺》(Hogwarts Legacy)、《奪寶奇兵:古老之圈?》( Indiana Jones and the Great Circle?) 和《星球大戰?:亡命之徒?》(Star Wars? Outlaws?) 中體驗 DLSS 4 多幀生成、光線重建、RTX Mega Geometry、RTX Hair 和 Neural Radiance Cache。
●NVIDIA Smooth Motion:全新的驅動級 AI 模型可在 GeForce RTX 50 系列 GPU 上,通過在兩幀渲染幀之間插入由 AI 推理生成的幀,實現更流暢的游戲體驗。
●全新游戲:全新 Game Ready 驅動將為兩款支持 DLSS 技術的新游戲,《天國:拯救 2》(Kingdom Come: Deliverance II) 和《漫威蜘蛛俠 2》(Marvel’s Spider-Man 2) 做好準備。
●全新 G-SYNC Compatible 顯示器:現已新增對 19 款游戲顯示器的支持。
無論 PC 還是筆記本電腦,NVIDIA App 都是 NVIDIA GPU 用戶的必備工具。1 月 30 日,NVIDIA 發布重大 NVIDIA App 更新:
●NVIDIA DLSS 優設 (Override):對于尚未更新至 DLSS 4 或未原生支持 DLSS 多幀生成的游戲和應用,NVIDIA App 用戶可啟用 DLSS 優設功能,在所有 GeForce RTX GPU 上提升圖像質量,并在 GeForce RTX 50 系列 GPU 上解鎖 DLSS 多幀生成等功能。隨著更多 DLSS 和 RTX 游戲及更新的發布,NVIDIA 將持續跟蹤 NVIDIA App 優設功能的支持情況,更新在 RTX 游戲和應用列表中。
●NVIDIA Broadcast 全新 AI 效果:NVIDIA Broadcast應用已有數百萬用戶通過 AI 驅動的功能優化音頻和視頻質量,將辦公室或宿舍變成專業級家庭工作室,而無需昂貴的專業設備。現在,用戶可在 NVIDIA App 主頁的“發現”版塊或在 GeForce.cn 下載全新的 NVIDIA Broadcast 應用,新增兩個 AI 驅動的 beta 版效果。第一個功能,音棚音效,可增強用戶麥克風的音質,提升語音清晰度。另一個功能,虛擬補光,可對拍攝對象進行光照優化,就像使用物理補光燈根據人像的輪廓和立體感實現均勻照明。由于這些功能需要高性能 AI 模型,建議視頻會議或非游戲直播時開啟此功能,并使用 GeForce RTX 5080 或更高型號的 GPU。
●RTX Video 超分辨率支持 HDR 并提升效率:在 NVIDIA App 的系統 > 視頻中可訪問 RTX Video,利用 AI 在所有 GeForce RTX GPU 上增強流媒體視頻效果。全新 NVIDIA App 更新中,VSR 已升級至更高效的 AI 模型,在最高質量設置下 GPU 資源占用可降低多達 30%,使更多 GeForce RTX GPU 能夠啟用該功能。此外,VSR 現在支持 HDR 視頻超分辨率,如果用戶在瀏覽器中觀看低于顯示器分辨率的 HDR 視頻,系統將自動將其提升至顯示器分辨率。同時,NVIDIA 還為 RTX Video 新增了 GPU 利用率監控功能,當質量設置為“自動”時,可實時根據 GPU 資源使用情況動態調整質量。
●Advanced Optimus 動態顯示切換與多顯示器選項:NVIDIA App 開發團隊在本次更新中增加并優化了 NVIDIA 控制面板中的兩項功能,在未來也會繼續增加更多功能。Advanced Optimus 可讓筆記本電腦在 GeForce GPU 與集成顯卡之間動態切換。執行文字處理等基礎任務時,系統將使用集成顯卡以節省功耗;當運行 GPU 加速應用或游戲時,Advanced Optimus 會自動切換至 GeForce GPU,以提供最佳性能、支持高刷新率顯示器,并啟用 G-SYNC 技術。
●NVIDIA Smooth Motion:NVIDIA Smooth Motion 是全新的驅動級 AI 模型,可在 GeForce RTX 50 系列 GPU 上,通過在兩幀渲染幀之間插入由 AI 推理生成的幀,實現更流暢的游戲體驗。對于未支持幀生成的游戲,NVIDIA Smooth Motion 為 GeForce RTX 50 系列 GPU 用戶提供了一種全新的優化選擇,增強游戲流暢度。
更多 NVIDIA App 相關信息將在 GeForce.cn 上更新。還未安裝 NVIDIA App 的用戶請通過此鏈接下載安裝。
相關鏈接:
請訪問 GeForce.cn,查看 DLSS 4 多幀生成相關文章:
https://www.nvidia.cn/geforce/news/dlss-4-multi-frame-generation-out-now/
請訪問 GeForce.cn,查看 Game Ready 驅動相關文章:
https://www.nvidia.cn/geforce/news/geforce-rtx-5090-5080-dlss-4-game-ready-driver
請訪問 GeForce.cn,查看 NVIDIA App 相關文章:
https://www.nvidia.cn/geforce/news/nvidia-app-update-dlss-overrides-and-more/
請訪問 GeForce.cn,查看 Studio 相關文章:
https://blogs.nvidia.cn/blog/studio-ai-geforce-rtx-50-series-broadcast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26-128196-0.htmlRTX 5090 D 和 5080 現已推出 —— 以及帶有多幀生成功能的 DLSS 4,全新 GeForce Game Ready 驅動和 NVIDIA App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