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段時間,國內某運營商發文嚴格排查 PCDN 的新聞,引起了行業內外的廣泛關注。
該運營商表示:當用戶寬帶賬戶存在“異常大流量上行寬帶占用”情況時,可能會對賬戶進行封禁。如果用戶申訴,則客服將會安排寬帶師傅,上門進行 “取證”,再根據情況予以解封。本次核查行動,要做到 ——“應查盡查、應停盡停、應拆盡拆”。
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的“異常大流量上行寬帶占用”,會讓運營商如何興師動眾?
答案就是 ——PCDN。
大家不要覺得這個問題和自己無關。事實上,很多用戶的家里,就有這個 PCDN。如果不小心用到了,真的有可能被封號,導致無法上網。
█ 什么是 PCDNPCDN 到底是個啥?為什么會被運營商封殺?
簡單來說,PCDN 就是 P2P+CDN。英文全稱:Peer to Peer Content Delivery Network,中文全稱:點對點內容分發網絡。
P2P,大家應該都很熟悉。前幾年臭名昭著的 P2P 理財,還有更早時候火遍全網的 P2P 下載,都是基于 P2P。
P2P 是一種典型的去中心化理念。它講究的是個體與個體之間的業務關系。
以 P2P 下載為例。
傳統下載,都是一個服務器,N 個客戶端。所有客戶端,都去服務器下載數據(電影)。
P2P 的話,A 用戶下載一部分,B 用戶也下載了一部分。然后,A 用戶和 B 用戶之間,互相分享對方已有的數據。這樣的話,減輕了服務器的壓力。
甚至說,服務器關掉,也不影響剩下用戶之間完成全部數據的下載。
大名鼎鼎的 BT(BitTorrent)下載,就是 P2P 下載。當年火起來之后,獲得了廣大用戶的一致歡迎。直到現在,都是下載電影的一種重要手段。它所體現的,就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互聯網精神。
再來說說 CDN。
CDN 技術小棗君之前和大家專門做過科普(到底什么是 CDN?)。簡單來說,CDN 就是一種邊緣計算思想。
傳統方式,我把電影放在主服務器,大家都來取,服務器負擔很大,帶寬有瓶頸。
于是,我把電影復制成很多份,放在離用戶更近的區域服務器上。這樣,就實現了“內容的分發”。主服務器的壓力小了,用戶看電影也不容易卡頓。
PCDN,是 P2P 和 CDN 技術的結合,是基于 P2P 技術的 CDN。它做得更狠,直接把內容放在了用戶的家里,例如手機終端上,或者路由器上,變成了規模更大的“內容源”。
舉例來說,你使用某視頻 App,觀看了連續劇《繁花》。附近的其他用戶,如果也觀看《繁花》,就會從你的手機里,取用一部分數據。
再例如,你使用某網盤 App,下載了一份電子書。附近的其他用戶,如果也要下載這份電子書,就可以從你的手機里,取用數據。
客戶端上的 PCDN,不僅可以通過手機 App 來實現,也可以直接部署在無線路由器上。
沒錯,這幾年很火的各種 XX 路由寶、賺錢寶,本質上是帶有 PCDN 功能的路由器。它除了基本的上網功能外,會利用上行帶寬,為其他用戶提供服務。
上行帶寬貢獻得越多,就會有更豐富的積分或虛擬幣獎勵,可以在服務商的所謂“商城”,兌換禮品甚至現金。
很多用戶都覺得,這個羊毛很值得薅。再怎么說,補貼一下電費和網費成本,也是不錯的。
█為什么要封殺 PCDN那么,這個看上去“人畜無害”的技術,為什么會被設備商封殺呢?
答案很簡單。
首先,海量的 PCDN 流量,對運營商骨干傳輸網絡,形成了巨大壓力。用戶的寬帶都是包月的,不是按流量計費。用的越多,運營商網絡壓力越大,關鍵還收不到更多錢。
其次,視頻服務商們,搭建常規 CDN 服務節點,需要租用運營商的高價機房和帶寬。現在服務商都用 PCDN 了,資源租用大幅減少,影響了運營商的盈利。
觸碰了核心利益,運營商當然要封殺。所以,就有了文章開頭的那些事兒。
運營商封殺 PCDN 并不是新鮮事,以前就有過。這次上升到這么高的重視度,估計是被逼急了。
█封殺 PCDN 的難度封殺 PCDN,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PCDN 傳輸的數據,同樣是視頻等業務數據。想要區別用戶的數據究竟是不是 PCDN 業務,存在不小挑戰。
如果區分不準確,或者采用“一刀切”,肯定會影響用戶的正常上行需求(例如攝像頭數據、直播數據、游戲數據等),進而引發大規模投訴,甚至用戶流失。
這些年,運營商們普遍開始采用 DPI(深度數據包檢測)流量識別和 QoS 限制,對 PCDN 進行甄別和打壓。
例如,對 PCDN 業務進行精準識別,正常上行流量不受影響,PCDN 流量安排上 15%~20% 的 packet loss(丟包),就能實現 PCDN 業務的有效扼制。
但是,不同的運營商,技術水平和效果也存在一定差異。
也許你會問,運營商是不是可以直接起訴內容服務商?讓他們關閉 PCDN 業務?
這個有一定困難。內容服務商基本上都擁有 CDN 牌照。PCDN 也屬于 CDN,理論上好像也是合法經營。關于 PCDN,目前在相關規定上有一點模糊,不是很明確。
PCDN 是運營商和互聯網內容服務商之間的博弈。那么,對于我們普通用戶來說,到底要不要使用 PCDN 呢?
小棗君個人認為,技術本身是無罪的。PCDN 是一個非常不錯的去中心化理念,它對于改善用戶業務體驗,有一定效果。
對于內容服務商來說,它能夠減輕服務器負擔,降低帶寬成本。這也是真金白銀的回報,沒理由不去推廣。
但是,如果監管不到位,PCDN 會引入一些風險和挑戰。
首先,是安全風險。終端變成 PCDN 節點,與其它設備存在數據交互。這可能導致隱私數據的泄露,或產生安全漏洞,遭到惡意攻擊。
其次,是法律風險。正規公司的 PCDN,都管得會嚴一點,傳輸數據都是正常的合法數據。但一些手腳不干凈的公司,會在 App 中植入 PCDN,傳播非法內容,例如盜版、淫穢、反動、恐怖主義音像制品。這樣不僅危害社會,還會導致普通用戶卷入法律糾紛。
第三,成本問題。
通過 PCDN 薅羊毛,到底是否劃算?
這個要視情況而定。
設備長期開啟,會導致電能浪費。如果是路由器跑 PCDN,稍微好一點。但 PCDN 業務會導致路由器產生更高的功耗,更大的發熱量,仍會導致電費增加。
PCDN 傳輸數據,需要對存儲進行反復讀寫。這個會影響硬盤的壽命,甚至整個設備的壽命。
█最后的話運營商對 PCDN 進行封殺,是一種必然趨勢。
目前,視頻業務流量占互聯網總流量的 70% 以上。如果放任 PCDN 的發展,那么,對運營商來說,將導致嚴重的收入損失。
但是,簡單粗暴的封殺方式,也不可取。
封殺 PCDN 的基本前提,是對用戶正常上網體驗不造成影響。如果一刀切,讓用戶“自證清白”,或者說,讓裝維師傅上門去“取證”,顯然對用戶來說是不公平的。
現在很多 PCDN 應用,用戶也不懂,屬于“被動”綁定,那責任又該怎么算呢?讓用戶背鍋嗎?
如果封殺過于粗暴,用戶產生反感。最終反噬的,還是運營商自身的用戶滿意度和市場份額。
想要最終解決這個問題,一方面,要健全相關的規定,明確責任和權利。另一方面,加強技術研發,引入 AI 神經網絡等深度流量識別技術,減少“誤傷”。
希望 PCDN 的問題能夠早日得到解決,讓技術回歸服務大眾的本質。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鮮棗課堂 (ID:xzclasscom),作者:小棗君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24-73685-0.html運營商拼命封殺的 PCDN,到底是個啥?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