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影像發展了這么多年。面對一些不算新的技術與概念,依然有不少網友存在誤讀和誤解。希望下面的內容能幫助大家撥開迷霧、去偽存真。
變焦
目前,絕大多數手機上的“光學變焦”本質上依然是多個定焦相機接力工作。每個鏡頭下面都對應一個傳感器。通常廣角相機的傳感器尺寸大,也被當作手機變焦中的“1倍”;其他相機的傳感器尺寸要小一些,它們與廣角相機等效焦距的比值就是幾倍變焦:比如14mm超廣角相對于23mm廣角是約0.6倍,120mm長焦相對于23mm廣角是約5倍。
在若干定焦之外,無論通過何種優化算法,本質上都是數碼變焦。但我也不認為手機有必要去做真正的“光學變焦”(類似索尼Xperia 1 IV) —— 手機影像的根本矛盾是進光量,潛望式光學變焦模組的傳感器尺寸和鏡頭光圈都做不大,這是結構決定的。
TIPS:焦距比倍數重要
在手機影像上,“變焦倍數”并沒有一個統一標準。目前,絕大多數廠商選擇23mm或24mm作為1倍;華為、榮耀則是將27mm設定為1倍,并根據這個設定對廣角、長焦做默認裁切。所以,相同倍數下,不同品牌手機的視角可能有很大差異。
所以,我們應該更關心等效焦距到底是多少。
三攝還是四攝
目前,以小米14 Ultra、OPPO Find X7 Ultra為代表的產品選擇超廣 + 廣角主攝 + 中長焦 + 長焦的后置四攝,而vivo X100 Ultra、華為Pura 70 Ultra等產品則選擇超廣 + 廣角主攝 + 長焦的后置三攝。
兩種方案的核心差異在于雙長焦還是單長焦。雙長焦的好處是可以兼顧人像(70-90mm)與遠攝(120mm以上),缺點則是會占用更大空間,影響電池和整機手感。而單長焦有助于降低節省空間、降低成本,缺點則是很難兼顧中長焦到長焦的整個范圍 —— 榮耀、vivo都選擇用“億”級像素傳感器改善單一長焦的遠攝效果,這是一個不錯的方向。
TIPS:焦距的取舍
手機上的空間寸土寸金,每一個相機都要盡可能兼顧更多拍攝題材。能以高素質5倍長焦相機兼顧10倍變焦效果,肯定好過再放一個10倍長焦相機。同理,用等效焦距約23mm的“1英寸”大底主攝兼顧28mm、35mm拍攝,也比將主攝換成傳感器尺寸稍小的“35mm定焦”更具泛用性。
那為什么不取消超廣角呢?或許對很多拍攝者來說,超廣角的創作價值并不大。但對更多用戶來說,超廣角有著重要的記錄作用。除此之外,超廣角對于一些焦距下的景深模擬、多攝時的白平衡統一也有非常重要的功能作用。
高像素
自華為P20 Pro開始,手機相機邁入到幾千萬乃至上億像素階段。絕大多數3000萬像素以上傳感器,都采用了四拜耳(或9拜耳、16拜耳)結構。而在絕大多數時間里,臨近同色像素會以“合并”方式工作,實現等效大像素。
以常見的四拜耳、單像素1μm、約5000萬像素傳感器為例。絕大多數場景下,四像素融合,等效2μm,實際輸出約1250萬像素照片。只有在高像素模式下,才會通過配套像素重排列算法和優化,輸出約5000萬像素照片,有助于記錄更多細節、獲得更大裁切空間。
多拜耳傳感器不僅滿足了營銷需求,也有助于改善寬容度(單幀HDR)、自動對焦(2 x 2 OCL)和數碼變焦(ISZ)品質 —— 現在經常看到的In-Sensor-Zoom(ISZ)傳感器片上變焦,也相當于先切換到高像素模式,再截取傳感器中心1/4區域。但要注意切換到高像素輸出通常都會限制拍攝模式,同時因為算力、功耗等原因,無法達到和融合輸出相同的圖像品質。
TIPS:一個好趨勢
在iPhone 15系列上,蘋果提供了將1200萬像素普通照片與4800萬像素高分辨率模式照片相結合,輸出2400萬像素照片的選項。而在7個月后,華為也在Pura 70系列上加入了類似功能(還有一家確定會通過固件更新加入類似特性)??梢灶A見,隨著移動芯片算力的不斷提升,我們很快可以在日常拍攝中突破1200/1250萬像素。
光學和算法
對任何影像記錄設備來說,光學都是非常重要的。無論是增加廣角相機的光圈、提升長焦的近攝能力還是降低所有鏡頭的炫光鬼影,這些都是改進光學才能做到的事情。
但手機的尺寸重量就這么大。在很多旗艦影像手機里,相機模組已經是除電池、屏幕 外,整個手機里占據空間大的組件了(比主板實際面積還要大)。所以留給光學進步的空間也很有限。想要繼續提升拍攝效果,尤其是遠攝能力,必須依賴包含AI“猜圖”在內的優化算法。
▲ @樓斌Robin 的小米14 Ultra拆解視頻,主板(左)為廣角和直立長焦做了鏤空處理,實際面積比相機模組還要小一些。
品牌聯名
國產手機廠商與徠卡、蔡司、哈蘇合作,可以獲得在影像風格、拍攝體驗上的技術支持,快速提升在海外市場的知名度,并借助海外品牌的資產打造一些實用、好用的拍攝功能(比如vivo手機上的蔡司鏡頭光斑模擬)。
但我們也要清醒的認識到:這些海外品牌并不直接參與光學設計或鏡頭制造,所提供的是授權與認證。別人的終究是別人的。從長遠來看,我們還是要建立、打造自己的影像品牌 —— 移動影像時代是屬于我們中國企業的。
為什么不造相機?
總有留言說:為什么國產手機廠商不去做一個沒有手機功能的相機。
首先,相機是一個小眾市場,其規模和利潤遠不及智能手機。
其次,手機相對于相機的大優勢在于隨身攜帶、快捷分享。拿掉手機功能,無疑相當于自斷一臂。
后,現在手機影像都是在有限的空間內,雕琢硬件、打磨算法。如果放棄手機形態,就要面對傳感器尺寸和光學性能的競爭,這也不是手機廠商擅長的。
總之,造相機這種事情,還是留給大疆等國產廠商吧。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22-87122-0.html變焦、多攝、上億像素是不是噱頭 破解手機影像的諸多誤解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