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編輯部測試過華為 Pura 80 Ultra 的影像,那顆一英寸主攝在各種環境下的表現都很出色,確實是給托尼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大伙兒可能也都知道了,根據近幾個月的各路爆料,都把華為一英寸主攝傳感器的生產廠商指向了一家國內的 CIS ( CMOS Image Sensor ) 制造廠 —— 思特威。
湊巧的是,前兩天思特威突然在網上發了一款 “ 新品 ” ,一顆一英寸傳感器 SC5A5XS ,就是這參數怎么看都有點眼熟,各項數據跟華為 Pura 80 Ultra 主攝上用的那塊沒什么兩樣。
沒錯兒,這 SC5A5XS 雖然說是新品,但其實是 Pura 80 Ultra 主攝 CIS 的公開銷售版本 —— 也就是說,除了華為,未來會有更多的國產手機去用思特威這顆一英寸的 CIS 了。
可能會有鐵子要問了,華子用思特威大概是因為沒有選擇,那其他廠商也上國產,真的比索尼三星啥的靠譜嗎?
于是托尼就給大家扒拉了一下思特威這家公司,發現它貌似還真的挺靠譜。。。
首先給大家捋一捋國產 CIS 的競爭格局:
根據四方維的統計研究,國產 CIS 廠商除了思特威,主要還有格科微和豪威,這三兄弟近年來因為索尼的供貨重心偏向給蘋果,很多國產安卓廠商在找替代,所以它們過得貌似都不錯。
而在這三家里,豪威的市占率一直比格科微和思特威高,畢竟它家 OV64B 之類的傳感器都是米 OV 上的老演員了。而格科微和思特威從市占比的情況上來看其實差不多,但思特威近年增長率是真的很驚人。。。
這三家的區別主要還是在高端線這塊。
近豪威的步子明顯慢了些,雖然發布了一英寸的 CIS 但遲遲沒有量產,中高端線也一直在吃 OV64 和 OV50 系列型號的老本;格科微主攻的市場一直是中低端和 AI 和物聯網設備,貌似沒有高端線相關的計劃;反過來看思特威這邊從華為定制的一英寸 RYYB 傳感器開始發力,現在又公開銷售同款 RGGB 排列的傳感器,大有沖高趨勢。
其實消費電子這一塊并不是思特威的主場,它是半路出家,之前主要是做安防領域的 CIS 。
從公開的資料來看,思特威 2022 年上市,當年公司的業務收入分布還是 “ 智慧安防 ” 占大頭 ( 67% ), 2023 年消費電子業務有大幅增長,但智慧安防的收入仍然占據了大半壁江山( 59%)。
雖然說那會思特威的消費電子業務沒那么強,但它在安防、車載這塊還是相當有實力的 —— 它曾連續 7 年全球安防 CIS 出貨量第一,海康、大華這些安防巨頭的攝像頭里,有一半以上的 CIS 都來自思特威。
除此之外,它的車載 CIS 產品,覆蓋了行車記錄、環視、智駕視覺和艙內娛樂等等,在 2021 年的出貨量就做到了全球第四。
都整上市了,你以為跟你鬧著玩的?
而思特威營收比重的大規模變動是 2024 年,思特威智能手機業務營收 32.9 億,占總營收的 55.15% ,同比接近翻了三番。
智能手機業務如此迅猛的業績,也讓思特威的股價水漲船高,從 2024 年初的三十幾塊,漲到現如今的一百塊。
托尼腸子都悔青了。。。
至于業績為啥能一飛沖天,思特威也在今年的中報里解釋了原因:“ 智能手機領域與多家客戶的合作全面加深 ” ,看來這消費電子還是賺錢啊。
哎?思特威在消費電子這塊看似風生水起,但在華為 Pura 80 之前,你是不是就沒聽說過哪家手機廠商用的是思特威的 CIS ?
確實,雖然思特威之前也賣了不少手機的 CIS ,但很難說具體哪一家、哪一款產品用過,這還是因為思特威的知名度一般,不如索尼三星,廠家也不會當個賣點去提,大概率是在中端機的湊數鏡頭上用用。
而中端機又沒啥流量,不太會有人去深究它的傳感器廠家。
直到后來有人詳細拆解了華為 Mate 70 Pro,發現它主攝的結構符合思特威的特征,后面站哥又爆料 Pura 80 用了思特威的 CIS ,這才讓這個品牌慢慢出現在大伙兒的視野里。
那思特威能在智能手機領域嶄露頭角,還被華為選做供應商,一定有什么過人的實力吧?
這不,上海證券研報整理過思特威的核心技術,因為表格太長托尼挑兩個重點來講。
一個是 SFCPixel 技術,同等進光條件下能獲得更高的感光度、夜間拍攝效果更好,噪點更低。
另一個是 PixGain HDR ,明暗細節兼顧、而且反應更快,適合拍逆光、夜景或者運動物體。
這倆技術疊一起,就有了華為 Pura 80 Ultra 主攝噪聲低、動態范圍高、拍攝效果清晰無拖影的特性。
所以華為很早就給思特威這個潛力股投錢了。。。5 年前,華為芯片斷供被卡脖子,給思特威注資,算是它在 CIS 上留的后手。
要知道華為堅持用 RYYB 傳感器,追求更高的進光量,所以它的 CIS 一直需要定制。
根據我們自己打聽到的消息,華為選思特威是因為它是國產廠商,再加上自己投了錢,所以在定制需求上比較好說話,相對而言索尼三星的定制就要更費嘴皮子了。
有了過硬的技術,如今找思特威的也就不只有華為一家了。
近有傳聞說小米測試通過了一款思特威的 5000 萬像素中端 CIS ,對標索尼 LYT600 , 明年 Q1 出貨,雖說是二供,但預計出貨量也達到了千萬級。
重要的是價格,2.8 美金,也就是 20 塊錢人民幣上下,真的相當離譜了 —— 要知道以往 4800 萬像素 CIS 的售價都在 5 美金以上,可以說我們的國產供應鏈是真真地把 CIS 價格打下來了。
現在看國產 CIS 的發展現狀,托尼不禁聯想到國產顯示面板的發展歷程:從一開始高端只能選三星沒啥話語權,到后來國產面板甚至擠進蘋果的供應鏈,接下來國產 CIS 會發展成什么樣子實在是很令人期待。
如今這手機尺寸的限制幾乎已經壓榨了移動影像的物理上限,我們這波技術的突破可以讓國產手機廠商有更高的自由度,在影像上去玩一些新花樣,甚至價格上也可能會有驚喜。
缺乏創新又傲慢的國際大廠們,不要小瞧了神秘的東方力量。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22-176397-0.html別惦記你那索尼三星了 這波國產CIS來的很猛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