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ass="art_content" data-v-7ba6a552>
據《紐約時報》和The Economic Times等報道,隨著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蘋果正逐步調整其全球制造布局,將印度作為新的生產重心。盡管美國總統川普威脅對在印度組裝的iPhone征收25%的進口關稅,并要求蘋果將生產轉移到美國,但蘋果仍選擇加大對印度的投資。
研究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分析師Prachir Singh指出,iPhone的制造涉及超過1000個零件,蘋果在中國建立供應鏈花費了近十年時間。即使在印度,蘋果也花了五年多時間才達到一定產能。因此,完全繞過印度將生產轉移至美國并不現實。
從成本角度看,在印度組裝一部iPhone的成本約為30美元,而美國的組裝成本則高達390美元。即使加上川普擬征收的25%關稅,印度的組裝成本仍遠低于美國。數據顯示,印度工廠工人月收入約為230美元,而美國加州的最低工資和生活成本使得月收入飆升至2900美元,勞動成本相差13倍。
全球貿易研究倡議(GTRI)報告顯示,一部售價約1000美元的iPhone,其價值由多個國家共同創造。中國臺灣通過制造芯片貢獻150美元,韓國通過OLED面板和存儲器貢獻90美元,日本則提供價值85美元的攝影系統。相比之下,組裝環節的收入僅占最終零售價的3%左右。
幾年前,幾乎所有iPhone都在中國制造,但預計到2025年底,25%或更多產能將轉移到印度。盡管川普明確表示“對蘋果在印度建廠不感興趣”,但蘋果仍在權衡關稅成本與生產效率,選擇繼續押注印度市場。
分析師認為,盡管“美國制造”口號引發關注,但蘋果完全將生產從中國和印度轉移到美國仍面臨巨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