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明星,也沒有平臺負責人上臺,它的核心思想似乎只有一個,就是怎么把科普做得有趣。
“今天之前可能很多人都只是吐槽我更新得慢,在今天這場實驗之后,指不定大家就能不能看到我更新了。”
Up主畢導在臺上和觀眾開玩笑道。此時的他被架在舞臺中央一個可以轉動的高臺上,雙手扶著左右兩側的扶手,主持人約莫一米九的個子,這個高臺比主持人差不多還高了一個頭。他的右側是一架由15臺大風扇組成的大型鼓風裝置,只要風扇一開,充當“風力指針”的他隨時都可能被吹得東倒西歪。
他即將要在室內的舞臺上完成一場測試沖鋒衣面料抗風性的實驗。
實驗開始,風扇先是在通風口沒有任何阻隔的情況下被打開,只見“空中”的他身體立馬傾斜了90度,臺下一陣驚呼;接著,工作人員在通風口覆蓋了一大片沖鋒衣布料,再次打開風扇,這回除了整個演播大廳的空氣依然產生了明顯的流動外,他的身體幾乎沒有任何傾斜。
很多觀眾雖然知道畢導會來,但看到臺上這個樣子的他,還是紛紛忍不住掏出了手機拍照錄像。
這一幕發(fā)生在B站上周六舉辦的一場晚會——“超級科學晚”上。
畢導在B站的粉絲數超過了516萬,曾是B站2020年的百大up主,因為沒少參加B站組織的官方活動,很多人即便沒看過他的視頻,也大概率聽說過這個人。他的另一個身份是清華大學化學工程系的博士,在B站更新的視頻因而大都和科普相關,就在超級科學晚當天,他剛剛在B站發(fā)布了一支宣布自己博士畢業(yè)的視頻。
作為B站知識區(qū)的代表up主,畢導2017年在B站發(fā)布第一支視頻時,可能還不會想到6年后將迎來一場屬于自己領域的晚會。
超級科學晚是B站第一次辦以“科普”為主題的晚會。
自從2019年B站第一次舉辦的跨年晚會實現了驚人的出圈后,“晚會”似乎就成了B站身上的一個標簽。這場晚會因為“更懂年輕人”,在當時一度成為網絡上熱議的話題,“辦晚會”的做法后來更是被不少互聯網科技公司借鑒。所以當B站一場嶄新策劃的晚會出現的時候,多少會讓人好奇,喜歡“整活兒”的B站這次又能玩出什么花來。
至少從一個普通觀眾的視角來看,在此之前還很難想象科普和晚會的結合會是什么樣子。
更多時候,互聯網上做“科普”的方式就是靠一張嘴說,如果要辦成一臺晚會,會不會又變成枯燥的演講或是幾個專家圍在一起聊天的所謂圓桌,至多再搞一出頒獎環(huán)節(jié)?而既然是晚會,是不是又會請來一些明星做中場表演,或者請一些大人物來做一些不痛不癢的發(fā)言?直到開場前,這些疑問都不曾消失。
這次的超級科學晚,B站難得地把舉辦地選在了北京,場地則選擇了798藝術區(qū)旁邊占地面積大約3300平米的建筑“79罐”。
超級科學晚舉辦當天的79罐
對于之前沒有來過這里的觀眾來說,這很可能會是參與這場活動的第一個“wow moment”。79罐的外形非常特別,是一個巨大的圓柱體,它并不是常規(guī)意義上經常會被用來做晚會錄制的演播空間,早先原本是北京751工廠的煤氣儲氣罐,近些年才改建成專門舉辦活動的場地使用。
這里或許是B站有意無意的選擇——比起這里曾經舉辦過的其他一些時裝和消費品等等類型的活動,一場和科學有關的活動和這里氣場顯然要更貼近;而盡管這是一場線上觀眾遠多于現場觀眾的晚會,B站在場地的選擇上起碼看上去也沒有“湊合”。
B站對超級科學晚的重視,從它把站內顯眼的廣告位都給了這場晚會就可以看出,雖然在當天同一時段,王者榮耀一年一度的重要活動“共創(chuàng)之夜”也會在平臺上直播。
公開資料顯示79罐內部多可以容納近1000人,不過直到進入場內,才能真正感受到這個空間有多寬敞。
10月28日下午5點,陸陸續(xù)續(xù)開始有觀眾簽到進場。
到場的觀眾大都是被邀請而來,除了媒體,還包括了一些品牌方代表,科研機構的工作人員,以及在當天占了多席位的——中學生。從目測來看,學生觀眾占到了現場觀眾的大約一半,穿著校服的他們并不難辨認。3個小時的晚會,他們顯然也是捧場的觀眾,大部分時間看得都很專心,也并不吝惜自己的掌聲。
和學生一起觀看一場晚會,這的確也不在預期之內,但想想卻非常合理。B站董事長兼CEO陳睿曾公開表示“B站用戶群是中國互聯網用戶群里年輕的群體,90%是25歲以下、以90后和00后為主的用戶群體”,有人照此推算,超過80%的一線城市中學生和大學生都是B站用戶。
正在入場的學生
晚上6點,晚會現場開始得非常準時。不過線上觀眾看不到的是,在正式開始之前,現場還有一個活躍氣氛的小互動,大屏幕隨機捕捉了幾位和晚會科普內容相關的觀眾——至少從觀眾的反應來看確實很隨機,比如一位被拍到時還在和旁邊人交談的穿著沖鋒衣的大叔,一個被家長抱著專心喝著手里袋裝牛奶的小朋友。
被攝像機抓到的觀眾神情還有點懵,但其他觀眾卻發(fā)出了笑聲。這種特別的互動讓現場的氛圍突然變得非常輕松,讓人覺得自己來這里好像是在參加聚會,而不是一場給線上觀眾的表演。
這種“確確實實是在看一場show的感覺”,幾乎貫穿了整場晚會。
當然,這是一場關于科普的show。
場內的舞臺被劃分成了三塊區(qū)域,除了位于中央的主舞臺,兩側還有兩個專門用來進行現場實驗的小舞臺。第一個科普主題是關于在月球上用于作業(yè)的各種機械設備,由up主稚暉君打頭陣,先是在右側的小舞臺給觀眾演示了多自由度機械臂是如何工作的,方式則是模擬月球環(huán)境,讓臺面上的機械臂過三關——撿石子、躲避障礙和躲避攻擊;實驗完成后,月球及火星探測器副總設計師賈陽又出現在主舞臺,和觀眾介紹了玉兔號月球車從初的誕生到后來投入使用的整個過程。
up主稚暉君正在進行機械臂實驗
大部分時候,每個科普主題的“表演”都采用了這樣up主做實驗演示+專家講解原理的形式,但具體到每個節(jié)目,似乎又都沒有那么死板,甚至還有不少驚喜。
比如up主三代鹿人在演示光學隱身方法時候,把實驗“包裝”成了一場蛇精和葫蘆娃六娃的追擊戰(zhàn),中國科學院院士褚君浩在講解原理時也專門把一塊光學隱身材料拿到了臺上,演示了一番憑空消失術;另一個大家紛紛拿起手機拍照的瞬間是在北京營養(yǎng)師協會理事顧中一介紹科學減肥方法、在大屏上貼出一周減肥食譜的時候;up主拿拿nah甚至為了演示發(fā)質修護成分的有效性,直接在現場洗了個頭……
中國科學院院士褚君浩演示光學隱身材料
隨著時間的推進,你會漸漸感覺到這場晚會的特別——沒有明星,也沒有平臺負責人上臺去講為什么要做這場活動之類的話,它的核心思想似乎只有一個,那就是怎么把科普做得有趣。
一個有些特別的科普節(jié)目是對一臺車智能駕駛能力的測試,實驗環(huán)節(jié)由up主-LKs-在場外完成,當中用到的試驗車輛正是來自這場晚會的贊助商阿維塔。直到晚會開始前,還能聽到后排有觀眾在討論“阿維塔原來是汽車啊”。這也是當天唯一一個有廣告植入的節(jié)目,除了這個節(jié)目和79罐門口專門開辟出來的一塊給阿維塔展示新款車型的區(qū)域,整場活動幾乎看不到其他廣告主的身影,盡管晚會上的每一個節(jié)目看起來都有帶貨的可能。
如果說科普減肥方法、測試沖鋒衣面料和發(fā)質修護成分有效性等等科普主題都還比較輕松、和人們的日常生活關系緊密,那么后出場的幾個節(jié)目,則提升了整場晚會的“硬核”程度。
“我們距離 ‘頭號玩家’還有多遠”,是來自up主影視颶風和斯坦福大學終身教授塞巴斯蒂安·特隆的一場現場跨洋連線;“融具身智能于工業(yè)園宇宙”,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培根結合了當下熱門的AI智能體的話題帶來的前瞻性演講;“用AI消滅癌癥”,則請到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邁克爾·萊維特來到現場,這個話題和他的專業(yè)直接相關,此前他大的貢獻,便是成功開發(fā)了革命性的計算機程序,使計算機模擬巨大生物分子活動成為可能,有趣的是,邁克爾·萊維特自己在B站也注冊有賬號,已經積累了45.6萬粉絲。
邁克爾·萊維特在現場
他們的發(fā)言雖然并不是所有在場的觀眾都能完全聽懂,但從第二天B站發(fā)布的超級科學晚回顧視頻來看,這幾段cut的播放量高已經超過了40萬。
臨近晚會尾聲,B站還在現場發(fā)布了“嗶哩嗶哩2023年度五大科學焦點”,分別是AIGC、室溫超導、腦機接口、黑洞和可控核聚變,這些都是在B站受到年輕人關注的前沿科學話題。這或許能部分顯示B站辦這場晚會的目的,但似乎也不是全部,至少從晚會當天的編排和用心程度來看,B站更想去擴大“科普”這件事在觀眾中間的影響力。
在主持人一句“我們明年再見”的結束語中,超級科學晚落下了帷幕,沒有煙花,沒有彩蛋,也沒有合影,非常樸素,也非常純粹。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17-16339-0.htmlup主現場整活、中科院院士上演隱身術 b站的科學春晚有多硬核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馬斯克的舒適圈 快被極氪打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