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節(jié)氣后,吉林四平溫度驟降。1月22日,國網四平供電公司正采用人工與無人機巡檢結合的方式對轄區(qū)供暖線路和供水線路進行特巡。僅用3小時,此次跨區(qū)特巡工作就完成了,效率較以往單人工巡檢提高近4倍。
這是國網四平供電公司探索的“人巡+機巡”巡檢新模式。從2016年首次采用無人機拍攝線路缺陷圖片,到現在利用無人機激光點云技術對輸電線路建模,該公司不斷升級無人機在巡檢方面的應用,借助科技提升輸電運檢工作質效。
巡檢面臨的問題是點位多、環(huán)境復雜、工作量大。采用無人機開展電力線路巡檢能夠有效縮短巡檢時間。這是因為高空視角能觀測到更多肉眼難以發(fā)現的缺陷,提升巡視質量和效率。同時,無人機巡檢還能破解人員不足的困境。
“通過激光點云,搭載著L1激光雷達的無人機可立體呈現整個線路通道周邊的環(huán)境,實現二維平面向三維立體的轉變,搭建更加直觀的分析決策平臺,制定更具針對性的電網運檢措施。”該公司輸電檢修班班長楊立秋介紹。
所謂激光點云,是指由三維激光雷達設備掃描得到的空間點的數據集。搭載激光雷達的無人機通過對地面進行掃描,將線路鐵塔、導地線、線路通道及其周邊環(huán)境的影像數據經空間三維解算形成三維點云數據,使巡檢線路變成可任意測量分析的精準立體模型。輸電運檢人員借此模型能及時精準發(fā)現輸電線路的異常和隱患。
為提升無人機應用能力,國網四平供電公司成立無人機飛檢小組,在技術人員的支持下開展“3D激光點云掃描+線路點云模型構建+無人機航線規(guī)劃+交跨隱患自動識別”的全流程培訓。
“激光點云掃描任務完成,開始返航,注意安全。”在四平廣闊的黑土地上,搭載激光雷達鏡頭的無人機緩緩降落。該公司輸電運檢中心完成對38條220千伏線路共計1265.12公里輸電線路的激光點云建模數據采集工作。
數據采集完成后,工作人員將原始點云數據導入電腦相關軟件。不一會兒,輸電線路通道走廊內所有物體的空間位置和輪廓清晰出現在電腦屏幕上。點擊測量工具,導地線與地面、建筑、植被等目標物之間的距離也一一顯現,建模完成。
當前,該公司在線路通道模型基礎上已經搭建好無人機自主巡視航線,并進入到無人機自主巡檢試飛階段。試飛結果顯示,2至3人1日即可完成70至80基桿塔、35千米至40千米線路的巡檢工作,平均線路巡視時間降低75%,四平地區(qū)輸電線路運檢質效明顯提高。(記者 楊侖 通訊員 梁莉莉)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16-74644-0.html無人機“激光點云” 開啟輸電運檢新模式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鐵路機車打溫監(jiān)控系統 代替人工實現遠程巡檢
下一篇: 盤活高校和科研機構存量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