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IQ Talk輕社交活動舉行,以“科學智能 科技革命 AI for Science”為主題,邀請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四鏈”人才深入交流科學智能領域的發展策略、關鍵技術、產業應用和人才培養等話題。
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國際機器學習研究中心主任、北京科學智能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鄂維南作主旨演講,分享了對“AI+”的見解。他認為,AI驅動的“平臺科研”將徹底打破學科、理論與實驗的界限,終結還原論范式。應加強教育改革,打通底層邏輯,培養具備跨學科思維、工程實踐及社會需求洞察力的新型人才。
隨后,與會的“四鏈”人才從產業發展、資本賦能等角度,結合所在行業發展情況進行圓桌對話。大家認為,近年來,人工智能技術飛速發展,為化工、材料、能源等領域帶來新動力。AI集成指導的智能化學化工技術有望突破傳統研發周期長、成本高、依賴經驗的模式,賦能新的科學發現。應建立一個開源開放的AI for Science(科學智能)生態,擁抱中國科技創新史上最好的機會。深耕細分領域,形成AI友好數據集,建立高價值專業模型,形成顛覆性的AI應用。保持耐心資本和長期資本對科技的支持,引導撬動更多社會資本轉化為耐心資本,特別是引導產業資本深度參與硬科技成果轉化。
現場,深勢科技、北京新材道、戴納科技、小米集團等4家企業分別演示了自主研發的AI產品,展示了AI豐富的應用場景。
活動由國家(中關村)火炬科創學院主辦,促成了各領域、多維度的發展共識和合作意向。(記者 武紅利)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16-159182-0.html“四鏈”人才共話AI賦能科學研究新范式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前五月產銷量同比增長均超10%——汽車行業運行穩中向好
下一篇: 一場人形機器人“格斗賽”帶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