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4月19日電 《中國證券報》19日刊發文章《給地球做“高清CT”——破解中國石油萬米深地勘探密碼》。文章稱,在河北涿州中國石油東方物探的裝備測試場,一臺寬頻高精度可控震源發出轟鳴聲,震波直達萬米深淵;檢波器陣列實時捕捉來自地下萬米的地震波信號。這是東方物探公司自主研發的“兩寬一高”技術——寬頻激發精細描述地層反射特征,寬方位掃描繪制三維立體圖像,高密度數據揭開復雜油氣藏神秘面紗。
日前,中國證券報記者跟隨國資委新聞中心組織的“走進新國企·科技創新主力軍”調研活動走進東方物探,揭秘這項重塑全球能源勘探坐標的“中國石油方案”。
地震勘探開啟“高清時代”
走進河北涿州東方物探可視化中心,記者目睹了一場地質解碼的科技盛宴:大屏幕上,地殼深處的褶皺、斷層、油氣儲層纖毫畢現,地下萬米的巖層裂隙清晰可辨。
“這就是‘兩寬一高’技術為地球做的‘高清CT’。”東方物探相關負責人介紹,“兩寬一高”技術好比用高清相機拍照片,“寬頻”相當于彩色照片,看到的地下信息更豐富;“寬方位”相當于從不同角度拍照片,可以看清地下全貌;“高密度”相當于數碼相機的高像素,像素越高拍出來的照片質量越好,以便我們在勘探過程中獲得更豐富、更準確的油氣資源信息。
寬頻、寬方位、高密度——三個關鍵詞背后,是東方物探團隊十五年磨一劍的突破。
研制出我國首臺EV56寬頻高精度可控震源,深層探測能力從5000米提高至上萬米,實現了萬米探測的歷史性突破;自主研發并全球首次在生產中應用超大道數地震儀,實現最大接收通道數由萬道級提升至30萬道級,同步誤差在微秒級內提升了一個數量級;推出全球首套五維數據處理解釋軟件,創新寬方位海量數據快速精準成像、五維數據裂縫預測和變方位油氣檢測等方法,勘探成功率穩步提升……東方物探實現技術裝備自主化、國產化。
東方物探可視化中心的沙盤。中國證券報記者 劉麗靚 攝
“作為石油人,我們對‘測得全’‘采得快’‘探得準’的追求是無止境的。”中國石油集團物探首席專家張少華說,要持續打造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物探核心軟件、裝備和技術,煉就“火眼金睛”,看穿地層深處,讓油氣勘探的“眼睛”更智慧、更快速、更明亮。
助力我國油氣增儲上產
來到裝備測試場,腳下一陣地震波傳來,EV56寬頻高精度可控震源正以1.5Hz-160Hz頻寬激發波場,隨著低頻聲波穿透地表,布設的采集儀器形成一張巨大的信息采集網,能夠精準獲取更深層、更復雜地質構造信息。
在東方物探的成果展廳,鄂爾多斯慶城十億噸級頁巖油田、塔里木萬米科探井、川中萬億方天然氣區……這些國家能源安全戰略支點背后,都有“兩寬一高”的技術烙印。
“應用‘兩寬一高’技術之后,在塔里木盆地8000米-9000米深地有效支撐鉆井成功率提高20個百分點,在柴達木盆地英雄嶺地區鉆井成功率更是由18%提高到了80%。”東方物探高級專家王永明說。
據介紹,在國內,該技術有力支撐了中國石油鄂爾多斯慶城、塔里木富滿等3個10億噸級大油田以及塔里木博孜大北、四川川中等4個萬億方大氣區等一批重大勘探發現,也為我國首口萬米科探井——深地塔科1井順利實施提供了技術支撐,為中國石油形成“三個1億噸”的新格局提供了強有力技術保障,有力推動了我國油氣重大發現和持續增儲上產;在國外,成功實施23.4萬道全球最大道數采集項目,創造5.49萬炮全球最高日效紀錄,打造了多個共建“一帶一路”油氣合作示范工程,提升了我國油氣物探領域的國際競爭力。
不僅如此,“兩寬一高”更深遠的影響正在顯現。“‘兩寬一高’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將引領地震勘探技術的發展方向,未來將繼續拓展‘兩寬一高’的技術深度并拓寬其應用領域,比如應用于煤田地質、工程地質、固體礦、地熱勘探、城市地下空間以及地質災害預防等領域,讓它在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和支持國民經濟發展方面發揮更加廣泛的作用。”張少華說。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16-145503-0.html給地球做“高清CT”——破解中國石油萬米深地勘探密碼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下一篇: 匯集前沿技術 亦莊人形機器人半馬吸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