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13 日消息,據 Neowin 報道,自微軟近四年前推出 Windows 11 以來,圍繞其嚴苛的硬件要求爭議不斷。尤其是對 TPM 2.0(受信任平臺模塊)的強制性要求,令大量老舊但性能尚可的電腦被判“淘汰”。
據了解,TPM 并非 Windows 11 時代的產物,其最早版本可追溯至 2003 年。TPM 2.0 作為一種安全芯片,主要用于存儲密碼、加密密鑰等敏感數據,保障系統在安全啟動、BitLocker 磁盤加密及 Windows Hello 身份驗證等環節的安全性。雖然絕大多數現代 PC 均已預裝并啟用 TPM 2.0,但市場上仍有數以百萬計的老舊設備缺乏這一模塊或未啟用。
過去幾年,微軟持續向用戶灌輸 TPM 2.0 的重要性。官方多次通過博客文章、技術指南強調 TPM 2.0 對 Windows 11 的“不可或缺”,并宣稱其是“下一代安全防線”,目的便是說服那些堅持使用 Windows 10 的用戶在 2025 年 10 月 14 日終止支持(EoL)之前升級到 Windows 11。
然而,這一策略效果有限。普通用戶對 TPM 2.0 并不關心,甚至很多人聞所未聞。當初購買 Windows 10 電腦時,鮮有人會詢問設備是否具備 TPM 模塊。消費者關注的往往是功能性,比如指紋識別、面部解鎖等便捷體驗,而非背后 TPM 2.0 的技術保障。BitLocker 全盤加密對絕大多數家用場景更是陌生,不少人反而擔心加密會拖慢系統速度。
此外,TPM 2.0 的交互界面仍停留在陳舊的 tpm.msc 傳統用戶界面,缺乏直觀的可視化管理體驗,也難以獲得設備防護狀態的實時反饋。大多數人對 PC 的安全防護僅止于“有密碼登陸”,并不會深入理解系統背后的安全機制。
事實上,TPM 2.0 是一項低調且隱形的安全技術,其本質在于默默在后臺運作,避免干擾用戶日常操作。因此,只有政府、企業 IT 管理員、網絡安全專家才會真正理解 TPM 2.0 的價值。微軟通過一篇篇面向大眾的技術文章試圖普及 TPM 2.0,實則對普通用戶而言收效甚微。
而且問題在于,TPM 2.0 并非微軟聲稱的“殺手級功能”,對一般用戶而言,諸如“防篡改”“靜態數據加密”等術語更像是營銷術語,而非實際可感知的核心賣點。盡管 TPM 2.0 對政府、關鍵企業環境至關重要,但它從未成為普通消費者升級 Windows 11 的理由。
StatCounter 最新統計顯示,截至 2025 年 6 月,Windows 11 市占率仍未突破 50%,大量設備卡在 Windows 10。微軟不得不在 5 月宣布,將 Windows 10 的官方擴展支持期再延長一年,并提供免費更新,相當于變相承認“TPM 2.0 路線”未能撬開大眾換機意愿。
報道認為,微軟若想真正推動遷移,應把宣傳重心轉向普通用戶能感知到的體驗:更流暢的動畫、更長的電池續航、對新游戲和應用的更好支持、以及一眼就能看出的界面煥新。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119-168852-0.html微軟 Win11 推廣 TPM 2.0 收效甚微:普通用戶并不關心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