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秦始皇的傳國玉璽究竟何去何從,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而有關(guān)尋找傳國玉璽的探索,就如同"大海撈針"一般,難度極高。
DFh28資訊網(wǎng)——每日最新資訊28at.com
最早的一枚傳國玉璽是在秦始皇二十六年刻制的,材質(zhì)取自舉世罕見的珍寶"和氏璧",顏色被描述為青色或碧色。這枚玉璽上刻有"受命于天,既受永昌"的八個字。在此順帶提一句,電視劇中對"和氏璧"的呈現(xiàn)有些夸張,首先顏色不符合事實,"和氏璧"的顏色至少應(yīng)該是青色或碧色。"和氏璧"的尺寸會更薄,最厚也不會超過3到4厘米。
據(jù)史書記載,秦始皇在二十八年巡游至洞庭湖時,遭遇了一場大風暴,幾乎令船只翻覆。在危急關(guān)頭,有人建議將傳國玉璽投入湖中。神奇的是,玉璽入水后,風浪竟然停止了,但自此之后,秦始皇失去了傳國玉璽。
DFh28資訊網(wǎng)——每日最新資訊28at.com
在古代,皇帝如果沒有傳國玉璽,就會被稱為"白板皇帝",名不正言不順,極易給反叛分子提供借口。秦始皇迅速制作了另一枚傳國玉璽。這枚玉璽據(jù)說是由藍田玉制成的,顏色為白色,璽文與第一枚略有不同,寫著"受天之命,皇帝壽昌"??紤]到這兩枚傳國玉璽的出土情況,這個考證似乎具有合理性。
歷史充滿了波折。在1968年,陜西咸陽市的韓家灣發(fā)現(xiàn)了一枚晶瑩剔透的璽印,上面刻有"皇后之璽",經(jīng)專家鑒定,這枚璽印屬于西漢呂后。當時并沒有發(fā)現(xiàn)早期的皇帝璽印,這枚"皇后之璽"被譽為"天下第一印"。
DFh28資訊網(wǎng)——每日最新資訊28at.com
這枚印的高度為2厘米,邊長2.8厘米,大小僅相當于一個拇指。璽鈕上雕刻著高浮雕的螭虎形象。最重要的是,這枚印使用了和田羊脂白玉雕刻,呈現(xiàn)出純凈的白色。呂后作為西漢第一任皇后,她的印璽形制很可能是完全參照了劉邦時代的傳國玉璽,這就為我們描繪傳國玉璽的形制提供了線索。
這枚被傳頌后世的傳國玉璽的命運也是曲折的。自劉邦攻陷咸陽城并要求秦子嬰交出傳國玉璽起,這枚玉璽就開始了漫長的歷程。袁術(shù)扣押了孫堅的妻子,孫堅為了救夫人不得不用傳國玉璽作為交換條件。然而,這枚玉璽并未實現(xiàn)袁術(shù)的皇帝夢想。袁術(shù)去世后,玉璽歸還大漢漢獻帝。最終,玉璽落入曹操之手,然后在朝代更替中流轉(zhuǎn)不定,時隱時現(xiàn)。唐朝末年,又發(fā)生了一系列紛爭,末代皇帝李從珂在絕望中登上了玄武樓,自焚了這枚玉璽。從此以后,這枚藍田玉的傳國玉璽也隨之銷聲匿跡。
在清朝的初期,故宮的交泰殿曾藏有玉璽39方,其中一方上刻有"受命于天,既受永昌"的字樣,被認為是傳國玉璽。在乾隆皇帝的鑒定下,這枚璽印被堅決認定為偽品。清朝滅亡后,這枚偽璽也不見了蹤影。
無論如何,尋找傳國玉璽的歷史之謎至今仍未揭開,這令人充滿好奇,也為后人留下了挑戰(zhàn)。希望有朝一日,這個古老的謎團能夠被解開,我們能夠一窺傳國玉璽的神秘面紗。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108-650-0.html歷史上失蹤的傳國玉璽究竟哪去了 其中一枚或在洞庭湖里
聲明:本網(wǎng)頁內(nèi)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博主自發(fā)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quán)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