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他的聲音有些“吵”,卻讓家長放心
——記市公安局交警支隊臨渭大隊護學崗民警石進龍
在渭南市實驗小學門口,石進龍每日都要仔細檢查移動隔離護欄,保障學校門前機動車、非機動車的通行空間。檢查完畢,他立刻來到校門口,一邊引導送學車輛有序停靠、即停即走,一邊提醒過往非機動車減速避讓,為師生筑牢出行安全防線。本報記者 崔正博 攝
本報記者 張維娜
在渭南市實驗小學門口,總有一個高大的身影在車流中忙碌穿梭。每當上下學高峰期,那一聲穿透喧囂的“注意安全”,總讓行人下意識停下腳步。他就是市公安局交警支隊臨渭大隊三中隊護學崗民警石進龍。他用近30年的堅守,把對職業的熱愛化作守護城市交通的“平安強音”,他的大嗓門讓無數家長安心、放心。
大嗓門里的剛柔并濟
2024年,市公安局交警支隊臨渭大隊聚焦校園安全難題,創新推出“警校家”一體化護學模式。同年9月,石進龍接手渭南市實驗小學護學崗工作。
渭南市實驗小學地處城區繁華地段,上下學時段人車流量大,交通秩序管理困難重重。每天7時20分左右,石進龍在完成家長志愿者崗前培訓、檢查移動隔離護欄后,就會來到三賢路主干道,及時勸阻雙排停車行為。他形象地比喻:“治理雙排違停就像‘趕雞引蛋’,及時糾正第一個,后面的人就不會跟風效仿。”
為改變“家長隨意停車、行人無視信號燈”的亂象,石進龍拿出“大嗓門”硬核管理法。在斑馬線前,他大聲喝止闖紅燈的行人,嚴肅糾正亂停車輛的家長。但他的“吼”并非一味嚴厲,而是充滿智慧:他只對大人“出聲”,從不訓斥孩子。遇到家長帶著孩子不遵守交通規則,他會嚴肅批評家長,卻轉身溫和地對孩子說:“你沒犯錯,是大人沒遵守交通規則,需要改正。”
長期高強度喊話,讓他患上了慢性咽炎。可他卻笑著說:“嗓子啞了能治,但孩子們的安全一刻都不能松懈。”在他的努力下,學校門口發生了顯著變化:行人從“怕被吼”變為“主動配合”,如今這里繁忙卻不混亂,車輛雖多但不擁堵,學校周邊通行效率提升15%,且未發生一起交通事故,獲得了周邊群眾和家長的一致認可。
走紅網絡的“粗人”哲學
5月初,一段“石警官的大嗓門”視頻在網絡上迅速走紅,石進龍獨特的護學方式引發網友熱議。視頻走紅后,家長們自發為他送水、送早點,甚至有學生將牛奶直接掛在他的警用摩托車上。
“一開始覺得這個交警太嚴厲,后來才知道他是為大家安全著想。”家長們的評價,見證了這個路口交通的治理轉變。
面對網友“管得嚴”“不留情面”的言論,石進龍并不生氣,因為他看到了“管得嚴”后的改變:“以前家長非要把孩子送到校門口,現在看到我在斑馬線執勤,遠遠就能放心放手。學生和家長逐漸學會自我約束,擁堵時間縮短了,事故率也降下來了。”他還總是笑著說:“我就是個粗人,只想著把路口管順,讓娃們安全上學。”
零投訴的“硬核”堅守
在成為護學民警之前,石進龍先后在城區多個中隊以及靜態管理科工作,每天都在馬路上巡邏、執勤、執法,年均糾正違法行為2萬余起。近30年里,他無一起有效投訴復議,將嚴謹融入執法的每一個細節。
在執法現場,為確保公平公正,避免誤判,他堅持“一案一視頻”的工作方法,對證據要求極為嚴格。抓拍違法停車時,他會從近景、中景、遠景三個位置拍攝,再結合執法記錄儀視頻形成“鐵證鏈”。他對每一組照片都會進行二次審核,但凡有模糊或瑕疵就直接刪除,絕不誤判任何一起違停案件。
石進龍認為執法不是為了處罰,只有完整的證據鏈才能讓執法者和群眾信服。當有車主質疑“為何只拍我不拍別人”時,他總能用視頻和照片還原現場,讓對方心服口服。
從執法民警到護學民警,變的是崗位,不變的是他嚴謹認真的工作態度和守護平安的初心。他的大嗓門或許很嚴厲,卻為孩子筑起了最堅實的安全屏障。他的執法記錄儀里沒有驚天動地的故事,卻裝滿了30年如一日的嚴謹與擔當。
如今,50多歲的石進龍依然干勁十足:“雖然每天很累,但聽到家長說‘把娃交給你我們放心’,看到路口越來越暢通,就覺得干這份工作值了。”
他用分貝丈量責任,以行動詮釋忠誠,唱響了新時代基層交警的擔當之歌。那一聲聲沙啞卻極具穿透力的喊話,是一位基層交警獻給城市最質樸的告白,更是新時代平凡崗位上最動人的堅守之歌。
編輯:齊少恒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102-33458-0.html他的聲音有些“吵” 卻讓家長放心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上一篇: 深耕黃河流域生態治理 打造“神木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