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白河縣雙豐鎮五星村黨支部黨員志愿服務隊隊員幫助村上老人收割油菜(資料照片)。受訪者供圖
本報記者 苗雨蒙 通訊員 呂曉紅
6月9日8時,在白河縣雙豐鎮五星村一處堆著雜物的角落,身著紅馬甲的黨員志愿服務隊隊員程遙遙正在和同伴一起將廢棄的磚塊搬上推車。
為盤活農村無職黨員力量,該鎮組建了8支黨員志愿服務隊,將黨員、熱心群眾等600余人納入其中。
面對農村黨員結構多元、作用發揮不均衡等難題,白河縣靶向施策,推行黨員精準化分類管理機制,充分釋放不同群體黨員的干事熱情。
目標式管理
讓在職黨員“在崗有作為”
6月5日天剛亮,麻虎鎮里龍村村民雷地鳳就在自家小院里忙活起來,為一盆盆葉肥莖壯、長勢正旺的魔芋澆水。
為了讓在職黨員在崗有為,白河縣鼓勵村黨支部書記圍繞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申報建立“書記項目”,以此著力解決一批重點問題、辦好一批民生實事。今年4月,里龍村黨總支書記張繼芝帶著她的“書記項目”,發動村民在自家院壩用花盆種魔芋,發展庭院經濟。
項目啟動前,她挨家挨戶走訪,一筆一筆算“細賬”。在院壩會上,她剛攤開“賬本”,就有群眾發問:“花盆里種魔芋?能行嗎?”“能行!”面對村民疑問,張繼芝堅定地回答,“盆不大,院子角角落落都擺得下。”
村務監督委員會委員雷地鳳率先響應,認領了20盆魔芋。魔芋苗破土而出時,鄉親們的顧慮也隨之打消。
如今,里龍村已有百余戶群眾在庭院種植了2.5萬盆魔芋,庭院經濟初具規模,預計年總產可達1.85萬公斤,可助農增收12萬元。
目前,全縣122個村(社區)的黨組織書記共領辦231個“書記項目”。今年以來,全縣在職農村黨員已辦結民生實事1136件,落實支部決議291項。
定責式管理
讓無職黨員“定崗有所為”
構朳鎮玉門村8組有一片糧油示范田。村民陳興波是這片糧油示范田的負責人。
為了確保土地復墾成效,陳興波每周都會組織附近10余名村民到糧油示范田干活。
前兩年,陳興波作為返鄉創業人員,主動擔任村里的產業發展指導員。在鎮黨委和村黨支部的支持下,他成立白河縣愛之農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在200畝土地上,打造出連片的糧油示范點。
“作為一名黨員,能為家鄉貢獻一份力量,是我的榮幸和驕傲。”陳興波說。
如今,在村黨支部的引領和陳興波等黨員的帶領下,玉門村成立了3個專業種植養殖合作社,先后帶動村民流轉100余畝土地發展魔芋,發展艾蒿和葛根等中藥材400余畝。
隨著產業發展不斷壯大,群眾增收致富的渠道不斷拓寬。
為發揮無職黨員在推動產業發展、基層治理等方面的作用,白河縣致力于推行“10+N”崗位設置模式,設置調解矛盾、開發村集體經濟等方面的10個共性崗位和若干個個性化崗位,綜合考慮黨員意愿、專業特長等,引導全縣無職黨員主動認領崗位、承諾事項3.1萬余個。
“為無職黨員設崗定責,一方面充分發揮了黨員在興村發展中的作用,另一方面有利于村級后備力量的培養儲備。”玉門村黨支部書記柯賢坤說,現在,陳興波已經被納入村級后備力量庫重點培養。
目前,白河縣已有153名優秀無職黨員被納入村級后備力量庫。
風箏式管理
讓流動黨員“離鄉不離黨組織”
“雖然我們人在外地,但始終都能感受到黨組織的關心。每月,組織還會推送家鄉變化和黨的新政策,讓我們學習‘不斷線’、思想‘不掉隊’。”5月31日,在西安務工的倉上鎮黨員代乾樂收到了來自家鄉黨支部的端午節問候。
倉上鎮黨委書記阮郁介紹:“全鎮有150名外出流動黨員。過去,這些流動黨員就像‘斷了線的風箏’,組織找不到,也管不好。”
為破解管理難題,白河縣開展流動黨員“三訪三找”活動,即通過上門訪、電話訪、微信訪,組織找黨員、黨員找組織、黨員找黨員,在流動黨員聚集地建流動黨支部。2022年7月,倉上鎮駐西安流動黨支部組建。
“我把公司會議室改造成流動黨員活動室,確保黨員開會有會場、學習有陣地、議事有地方。”倉上鎮駐西安流動黨支部書記、陜西軍鋒浩悅實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何秀春說。
同時,白河縣強化流動黨員流出地與流入地雙向管理,積極打造線上“云端課堂”,依托“學習強國”等平臺定制學習計劃,定期推送學習資料和鄉情變化。
目前,白河縣已建立流動黨員服務中心(站)17個、流動黨支部3個,打造線上“云端課堂”122個,確保流動黨員“流動不流失、離鄉不離黨”。
“我們通過對農村黨員進行精準分類管理,不斷激發不同群體黨員的內生動力,將組織優勢轉化為推動鄉村發展的強大引擎。”白河縣委組織部部長周滿倉表示。
編輯:齊少恒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102-33106-0.html白河:“分類管理”激發黨員干事熱情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上一篇: 西安“的哥”連續20余年護航“高考路”
下一篇: 劉新穎的逆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