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龍甫林查看云木香長勢。 本報記者 齊珂雨攝
本報記者 齊珂雨
5月14日,平利縣廣佛鎮馮家梁村,連片的云木香嫩苗舒展新葉。田間,一個身影俯身查看苗情——他是馮家梁村駐村第一書記龍甫林,村民口中“帶著我們種藥材、掙票子”的領路人。
2016年,龍甫林初到馮家梁村,當時的村情讓他揪心:土地貧瘠,莊稼“望天收”;年輕人紛紛外出打工,村子缺乏發展后勁。
“必須找到一條適合村子的發展道路。”帶著這個念頭,龍甫林聯合村干部走家串戶深入調研,最終把目光鎖定在山坡上零星生長的野生中藥材上。
種中藥材?村民聽了直搖頭:“沒技術、沒銷路,賠了咋辦?”龍甫林沒急著說服大家,而是和村干部到重慶巫溪、安徽亳州等地學習中藥材產業發展的先進經驗,回來后動員幾戶村民開墾荒地,試種20畝云木香。他白天蹲在地里記錄苗情,晚上挨家挨戶算賬:“云木香兩三年就有收成,一畝產出300公斤,收益能達5000元……”
2018年秋,第一批中藥材豐收時,村民捧著賣藥材的收入喜不自勝:“這薄地還是頭回‘長’出這么多錢!”
隨著中藥材種植產業的效益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村民主動加入進來。
2018年,長約7.3公里的產業路硬化完工,農資上山、中藥材運輸更方便了。同年,平利縣馮家梁村中藥材專業合作社成立。合作社為村民請來農技專家授課,聯系藥企簽訂收購協議,以訂單方式收購村民種植的中藥材,還引入兩條中藥材烘干生產線,吸引村民就近就業,“支部帶合作社、合作社聯農戶”的發展模式逐步形成。
從“小試牛刀”到規模化種植,從單打獨斗到抱團發展,馮家梁村的中藥材種植面積已超過1300畝,云木香、獨活、黨參等中藥材年產量超過5萬公斤,70余戶村民“嵌”在產業鏈上,村集體經濟年收入10萬元。
在發展產業的同時,鄉風文明建設也不斷推進,村民活動中心廣場上歡聲笑語不斷,新建的農家小院錯落有致,一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的鄉村振興新畫卷徐徐展開。
“我們計劃繼續擴大中藥材種植規模,根據市場行情調整種植品種,引進新設備,延長產業鏈,持續壯大村集體經濟,讓鄉親的腰包越來越鼓。”對馮家梁村的發展,龍甫林滿懷信心。
編輯:齊少恒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102-32817-0.html龍甫林:讓荒坡變成中藥田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上一篇: 以法治力量助民企“破浪”
下一篇: 西十高鐵全線完成箱梁架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