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王毅在書寫家訓楹聯。 本報通訊員 葉建峰攝
本報記者 楊小玲
近年來,渭南市深挖家庭文明建設潛力,從家庭力量的凝聚共建,到優良家風的傳承弘揚,再到家教陣地的創新拓展,讓文明新風在千家萬戶生根發芽。
■ 家風化雨,浸潤千家庭院
“以德立身,以孝傳家。以誠待人,以和處世。以勤履職,以忠報國。”5月15日,記者走進全國最美家庭——白水縣王毅家中,門口掛著的24字家訓格外醒目。這條家訓在其后輩家中皆有張貼,成為王毅家庭的“傳家寶”。
王毅家共有17口人。注重家風傳承是這個大家庭的鮮明特點。在教育子女上,王毅一直將家訓家風貫穿始終,為4個子女親撰家訓楹聯、贈孫輩“天道酬勤”等書法作品。“家規是行為指南,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方面。有了家規,孩子的行為從小就規范了,讓這個家庭持續向好發展。”王毅表示。
今年88歲的王毅,自2000年起,每年都義務為群眾寫春聯。25年來,4000余副春聯從他手中送出,他分文不取。
“國家已經給我退休金了,你若給錢,那我這事就變味兒了。”面對群眾的謝禮,王毅總是這樣拒絕。多年來,那些“和順滿門添百福”“忠孝傳家達三江”的墨跡,早已成為群眾的“精神年貨”,不僅裝點了家家戶戶的門楣,還將崇德向善的家風、愛國愛家的情懷融入萬家燈火。
“好的價值觀可以通過寫書法傳遞給別人。給別人送字,也是一種傳承和奉獻。”王毅說,他希望這些帶著墨香的字句,能讓好家風、好品德代代傳承下去。
近年來,渭南市深耕家庭文明建設領域,持續推進“最美家庭”“五好家庭”“書香家庭”“清廉家庭”“健康家庭示范戶”等特色創建活動,截至目前,已累計培樹市級以上先進典型家庭617戶。這些優秀家庭代表活躍于基層一線,為基層社會治理注入溫暖而堅實的家庭力量。
■ 陣地聚力,弘揚文明新風
“勤儉持家”“尊老愛幼”“孝親得福”……5月14日,記者走進渭南市臨渭區藺店鎮蒲陽村,村中的道路干凈整潔,農家小院錯落有致,村民的院墻上,一幅幅文明標語隨處可見,為古樸的村莊增添了一抹精神文明的亮色。
“一家一家訓,一家一故事。蒲陽村‘家家戶戶都有家訓’。”蒲陽村黨支部書記周文科介紹。
在蒲陽村,蒲陽古城民俗博物館格外引人注目。在150平方米的展廳內,陳列著千余件農耕器具,百余幅家訓字畫與之相映成趣。斑駁陶罐旁,“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的楹聯訴說著歲月故事;耕織器具前,“勤為本、德為先、和為貴”的墨寶傳遞著家風智慧……
在這里,還可以看到蒲陽村一項項具象化的家風文明建設成果:結合該村實際情況制定的村規民約;為鼓勵垃圾分類回收,用積分兌換生活和學習用品的“垃圾兌換銀行”;將村民的先進事跡等以積分形式錄入家庭“賬戶”的“功德銀行”……這些成果深深感染著每一位參觀者。
“我們通過展示蒲陽古城的歷史底蘊,讓年輕人記住根脈。通過農耕民俗,傳承艱苦奮斗的精神。通過紅色文化,強化家國情懷。再以家訓文化,凝聚向善力量。”周文科說。
如今的蒲陽村,文化廣場上跳舞健身的村民多了,村里口角爭執少了;“好婆婆”“好媳婦”的公示欄前,總有村民駐足學習;家家戶戶都貼著的家風家訓,成為美麗鄉村最生動的風景線。
近年來,渭南市充分發揮各類家風館、家風主題公園等家風文化傳播陣地的輻射帶動作用,相繼舉辦親子誦讀、家規家訓展覽、“萬條家訓進萬家”征集等活動,讓優秀家風文化浸潤千家萬戶。
■ 家教鑄魂,共建溫馨家園
“你懂得如何愛孩子嗎?你對孩子的愛是‘真愛’嗎……”
近日,渭南市婦聯聯合渭南市婚姻家庭教育協會走進臨渭區雙王社區,開展“渭好家”家風家教五進宣講活動。此次講座以“AI時代如何關愛孩子”為主題,旨在幫助家長深入理解孩子的需求,構建科學健康的親子關系。
活動中,渭南市婚姻家庭教育協會理事長梁春玲結合深厚的專業知識與生動的真實案例,圍繞孩子的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等維度,系統闡釋“如何有效愛孩子”。她倡導家長掌握正確的溝通技巧,采用“多鼓勵少表揚”“多討論少指責”的新型教育方式,助力孩子建立自信、提升能力、激發潛能。
“此次培訓不僅為我們指明了AI時代家庭教育的新方向,還分享了許多實用方法,讓我們收獲滿滿。”參與活動的家長感慨。
成立家風家教宣講團,舉辦家庭教育志愿者培訓,精心打造“渭好家”家風家教五進宣講品牌,組織專家、老師通過科普講座、基層巡講、分享教育經驗等活動,引導廣大家長在家庭中培育好家風……近年來,渭南市共舉辦線上線下家庭教育講座120余場,受益1.5萬余人次。
編輯:齊少恒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102-32811-0.html家風織就幸福網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上一篇: 鏡頭里的絲博會
下一篇: 榆林:為土地定制“營養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