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今晨,長江流域的暴雨如同瀑布一般傾瀉,川渝、鄂西北和安徽沿江地區紛紛形成了三個暴雨中心。這次暴雨中心分布明顯,重慶江津的降水量甚至接近打破歷史紀錄,而安徽樅陽則出現了特大暴雨。今天,主雨帶總體逐漸向北移動,四川盆地西北部和豫南鄂西北成為新的暴雨中心。
當我們將視線從中東部移向西北,在衛星云圖上,當我國中東部一道強盛的雨帶給多地帶來激烈暴雨的同時,西北地區顯現出一條強盛的雨帶,形如鳳凰展翅。
中央氣象臺的降水監測數據顯示,在這道雨帶影響下,西北地區也出現了明顯降雨,青海、甘肅、新疆和內蒙古西部多地都出現了降雨區,這道降雨帶形成過程復雜,涉及到多個氣象系統的相互作用,在這當中南海季風的活躍是一個非常特別的因素。
長江流域的暴雨主要由季風水汽和地形抬升作用共同造成。在季風主汛期,南海和孟加拉灣的暖濕氣流源源不斷地向北輸送,與西風帶冷空氣相遇形成強降雨。此外,長江中下游地區復雜的地形也對降雨有顯著影響,像是南陽盆地、四川盆地一線地形抬升作用加劇了降雨強度。而在西北地區,這道雨帶的出現直接原因是西風帶波動增強,一道比較淺的西風槽東移,這使得西北地區的上升運動加強,從而促進降雨。
而從700百帕層面(大約3000米高度)形勢上看,可以看到西北地區這道雨帶相當特別——7月14日,強盛的季風水汽涌入我國,在青藏高原以東形成強盛的主雨帶,四川重慶湖北河南安徽等地暴雨傾盆,但與此同時,季風水汽的一支繼續向北推進,大舉推進到內陸的甘肅等地,從而配合西風槽形成的更多降雨。
古人云“春風不度玉門關”,顯示出我國夏季風在西北內陸的頹勢,但如今季風水汽罕見的闖入甘肅西北部,顯示出近期南海季風的強勢,一個因素可能是南海上的臺風胚胎加速了季風水汽,讓季風水汽能更強盛的進入我國,同時西風帶、副熱帶高壓等因素也引導季風進一步向西推進。
一些研究表明,近幾十年來西北地區的降雨量有逐漸增加的趨勢,這一變化可能是受到了全球氣候變暖影響,氣溫升高導致水循環加快,從而使得降雨量有所增加。然而,這種增加還不足以徹底改變西北干旱的氣候特點。實際上,近年來,西北地區的極端天氣事件也有所增加,例如極端降雨和高溫天氣。這些變化不僅對農業生產和水資源管理提出了挑戰,也對當地生態環境產生了深遠影響。
這次長江流域和西北地區的降雨事件,再次凸顯了我國氣候在氣候變化背景下的復雜性。盡管西北地區的降雨有所增加,但這一變化還不足以改變其干旱氣候的本質。未來,大家需要密切關注天氣信息,以應對不斷變化的氣候挑戰。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89-733-0.html2024年7月西北沙漠出現鳳凰雨帶,南海水汽確定罕見闖入!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新疆白玉細條手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