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缺鐵性貧血可通過調整飲食結構、補充鐵劑、定期體檢、控制牛奶攝入量、預防寄生蟲感染等方式預防。小兒缺鐵性貧血通常由鐵攝入不足、吸收障礙、需求增加、丟失過多、寄生蟲感染等原因引起。
6個月以上嬰幼兒應及時添加富含鐵的輔食,如強化鐵米粉、紅肉泥、動物肝臟泥等。1歲以上兒童可增加牛肉、豬肉、鴨血、菠菜等高鐵食物的攝入頻率。膳食中需搭配維生素C豐富的柑橘類水果或西藍花,有助于促進非血紅素鐵的吸收。避免與抑制鐵吸收的濃茶、咖啡、高鈣食物同時食用。
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建議在醫生指導下預防性補充鐵劑,如右旋糖酐鐵口服液、蛋白琥珀酸鐵口服溶液等。母乳喂養足月兒4-6個月后若未及時添加輔食,可考慮使用葡萄糖酸亞鐵糖漿等預防性補鐵。補充鐵劑期間需觀察是否出現黑便、便秘等不良反應,必要時調整劑型或給藥方案。
兒童保健時應常規進行血常規篩查,重點關注血紅蛋白和紅細胞平均體積指標。9-12月齡、1-2歲是高發年齡段,建議至少每半年檢測一次血清鐵蛋白。對存在挑食、生長遲緩、反復感染等高危因素的兒童,可增加檢測頻次至每3個月一次,以便早期發現鐵儲備不足。
1歲后每日鮮牛奶攝入量不宜超過600毫升,過量飲用會抑制鐵吸收并可能引發腸道隱性出血。建議用配方奶粉替代部分鮮奶,配方奶中鐵含量通常經過強化。飲用牛奶的時間應與正餐間隔2小時以上,避免牛奶中的鈣與膳食鐵形成不溶性復合物。
在鉤蟲、蛔蟲等寄生蟲流行地區,2歲以上兒童應每年進行寄生蟲篩查。教育兒童養成飯前便后洗手、不赤足玩耍、不飲生水等衛生習慣。確診寄生蟲感染后應及時使用阿苯達唑片、甲苯咪唑咀嚼片等驅蟲藥物,避免慢性失血導致鐵缺乏。
預防小兒缺鐵性貧血需要家長建立科學的喂養觀念,6個月內提倡純母乳喂養,添加輔食后保證每日有適量動物性食物攝入。烹飪時可使用鐵鍋并適當加醋增加鐵溶出。早產兒、雙胞胎等高風險群體建議在兒科醫生指導下制定個性化補鐵方案。若兒童出現面色蒼白、乏力、異食癖等表現,應及時就醫檢測鐵代謝指標,避免長期缺鐵影響神經發育。日常注意飲食均衡搭配,限制過多乳制品攝入,定期進行生長發育監測和貧血篩查。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69-18773-0.html小兒缺鐵性貧血怎么預防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上一篇: 為什么會得溶血性貧血
下一篇: 哺乳期貧血會影響孩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