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安高新醫院甲乳血管外科袁時芳教授團隊取得重大科研突破,其關于乳腺癌3D打印微流控芯片循環腫瘤細胞可視化檢測的最新研究成果摘要,成功登上國際腫瘤學頂級醫學期刊《臨床腫瘤學雜志》(Journalof ClinicalOncology,簡稱JCO,影響因子42.1)。這一成果的發表,不僅標志著該團隊在乳腺癌臨床研究前沿領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更為乳腺癌患者的診療帶來新希望。
甲乳血管外科袁時芳
西安高新醫院
乳腺癌是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嚴重威脅著女性的生命健康。在乳腺癌的診療過程中,循環腫瘤細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簡稱CTCs)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簡單來說,CTCs是從腫瘤組織脫落后進入血液的癌細胞,如果能早期捕獲這些細胞,就能更早發現癌癥蹤跡、預測復發風險,甚至指導個性化治療。但是,CTCs數量極少,在血液中的占比極低,且每個CTCs的生物學特性、分子表型和功能存在顯著差異,呈現出高度異質性,這使得實現對它們實現高效、精準的檢測與分型一直是醫學研究領域的重大挑戰。
為解決這一難題,袁時芳教授團隊與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胡波教授團隊展開緊密合作。他們深入研究乳腺癌CTC的生物學特性,首次制備出了抗MUC-1和CSV抗體功能化的熒光免疫納米磁珠。這些納米磁珠基于抗原-抗體特異性結合原理,如同配備了精準靶向系統的微型探測器,能夠特異性識別并結合不同生物學特性的CTC,通過熒光標記實現可視化分型檢測,被捕獲的癌細胞會發出特定顏色的光,醫生可直觀判斷其類型和危險程度。
同時,團隊還在檢測設備上設計并制造出一款基于磁場的3D打印微流控芯片。傳統的微流控設備制作工藝復雜,成本高昂,操作難度也大。而這款新型芯片借助3D打印技術,極大地降低了制作和操作成本,實現了檢測設備的高效制備與便捷使用。團隊首次利用這款3D打印微流控芯片,對不同類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CTC進行可視化檢測分型,并將檢測結果與臨床數據進行詳細對比分析。結果顯示,這一檢測系統具備穩定、經濟、高效等顯著優勢,為深入研究乳腺癌CTC的異質性提供了強有力的工具,有望在未來乳腺癌患者的早期診斷和個性化治療中發揮關鍵作用。
西安高新醫院甲乳血管外科袁時芳教授團隊此次在國際前沿領域發表的創新性科研成果,為乳腺癌早期診斷、預后評估及預警監測提供了全新且有效的技術方法,無論是在理論研究層面,還是臨床應用層面,都具有重大意義。這充分展現了研究團隊在乳腺腫瘤治療與預警國際前沿領域的強大創新能力和領先技術水平,不僅為探索腫瘤治療新方法提供了珍貴的科學依據,也進一步推動了醫院在國際腫瘤研究領域的交流與合作,相信未來將為廣大乳腺癌患者帶來更優質、更精準的診療方案。
編輯:齊少恒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62-8119-0.html西安高新醫院袁時芳教授團隊研發乳腺癌“CTC可視化檢測”在國際頂級期刊發表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上一篇: 非公醫療領航者價值合作伙伴峰會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