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25年的時鐘悄然過半,曾經風光無限的AI六小龍,如今似乎已從公眾的視野中悄然淡出。這一變化不僅反映了AI領域的激烈競爭,也揭示了創業公司在面對大廠碾壓式優勢時的無奈。
DeepSeek的崛起只是加速這一進程的一個因素。更為關鍵的是,六小龍內部已出現明顯分化。零一萬物選擇將超大模型的訓練任務交給阿里,并明確宣布放棄追逐通用人工智能(AGI)的夢想,轉而專注于應用開發。李開復在接受訪談時坦言:“大家都看得很清楚,只有大廠才能燒得起超大模型。”
百川智能則另辟蹊徑,專注于醫療領域的AI應用。盡管其創始人王小川曾豪言百川智能的底層模型將對標OpenAI,但如今其基礎大模型已陷入沉寂,鮮有更新。智譜AI、MiniMax、月之暗面和階躍星辰等其余幾家,也失去了與大廠抗衡的資本和技術底氣,昔日的六小龍,如今已縮水為“AI四小強”。
從六小龍到四小強的蛻變,背后是部分玩家在大模型頭部陣營中的黯然離場。自ChatGPT在2022年底掀起大模型熱潮以來,六小龍作為一股新興勢力,憑借強大的技術團隊和雄厚的融資實力,一度成為國產OpenAI的有力競爭者。然而,隨著大廠紛紛入局,六小龍的先發優勢逐漸被削弱。
月之暗面作為六小龍之一,曾憑借實現“200萬上下文”的技術突破,引領行業潮流。然而,隨著大廠跟進模仿,月之暗面的光芒也逐漸暗淡。智譜AI、百川智能等其余幾家,也面臨著類似的困境。盡管它們仍在努力追趕OpenAI的步伐,但進度已明顯放緩。
商業化難題是六小龍風光不再的直接原因。零一萬物的高管團隊在評估了初創公司投入超大模型預訓練的性價比后,最終選擇將技術團隊“投靠”阿里。這一決定背后,反映出初創公司在面對大廠資金和技術優勢時的無奈妥協。而六小龍在商業化方面的表現也乏善可陳,與OpenAI的ChatGPT在商業版本上的成功形成鮮明對比。
大廠的快速入局更是加劇了六小龍的困境。隨著字節、阿里、騰訊等大廠積極布局AI領域,拿出動輒百億的資金扶持自家的AI應用,六小龍的先發優勢已被完全趕超。原本用以對抗大廠而叫響的“AI六小龍”稱號,如今已失去現實意義。
更為嚴峻的是,DeepSeek所代表的開源模型對六小龍構成了新的威脅。在開源與閉源的爭議中,六小龍曾憑借技術優勢輸出自己的美好故事。然而,隨著DeepSeek等免費開源且技術更為強大的模型出現,六小龍的閉源生態遭遇炮擊。面對DeepSeek的沖擊,六小龍在技術迭代上的硬通貨不足,其存在的價值和發展空間受到質疑。
從六小龍到四小強的蛻變過程中,AI創企的含金量也大幅縮減。核心高管的離職潮成為四小強面臨的一大挑戰。這些高管或回流大廠或出走創業,都反映出四小強對頂尖人才吸引力的下降。在創投界“投項目前先看人”的潛規則下,技術團隊核心高管的出走不僅會影響模型迭代速度,還會減少與投資人談判的籌碼。
隨著市場熱度由基礎大模型轉向具身智能領域及Agent等AI應用領域,四小強幾乎無一例外地轉變成了追隨者。即便現在還能以四小強立身的智譜AI、MiniMax、月之暗面、階躍星辰,前路也仍然充滿挑戰。在融資幾乎中斷的情況下,如何繼續推動自家模型迭代并追趕全球最先進水平,成為擺在它們面前的一道難題。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45-13355-0.htmlAI六小龍風光不再,四小強能否在DeepSeek沖擊下找到新出路?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