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東家華潤集團入主后,昔日“彩電大王”康佳集團日前(000016.SZ)交出了首份中期答卷。
財報顯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2.48億元,同比微降3.0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虧損3.83億元,較去年同期的虧損10.88億元,虧損額大幅收窄64.75%。
不過,這份看似“向好”的成績單,并不能完全掩蓋其主業的疲軟。財報同時披露,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為虧損10.28億元,與上年同期11.03億元的虧損額幾乎持平。
這意味著,上半年凈利潤的減虧,主要得益于總計6.44億元的非經常性損益,其中最大一筆高達6.56億元的收益來自對武漢天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股權的會計核算方式變更及交易性金融資產處置等項目。換言之,康佳核心業務的“失血”狀況尚未得到實質性改善。
主業持續承壓,消費電子“增收難增利”
對于康佳而言,如何重振主營業務的“造血”能力,是新股東華潤系面臨的首要挑戰。作為公司營收的絕對主力,消費電子業務(含彩電、白電)在上半年依舊面臨困境。
財報顯示,該業務板塊實現收入47.13億元,同比微降0.87%。其中,彩電業務雖然收入同比增長6.09%,但毛利率僅有0.39%;白電業務收入則同比下滑6.76%。整個消費電子業務的毛利率僅為3.23%,顯示出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增收難增利”的局面并未改觀。
康佳也在財報中對主業虧損的原因進行了說明,公司表示,消費電子業務持續承壓作為公司基本盤,所處行業競爭持續加劇,疊加新品上市進度不及預期、產品結構未能有效匹配國補政策,同時清理部分非一級能效產品導致一定的毛利損失,使該核心板塊仍處于虧損狀態。
除了主業盈利乏力,高企的財務成本和緊張的現金流也給公司運營帶來持續壓力。康佳在財報中坦言,目前整體有息負債較高,導致企業經營的財務成本負擔較重。
數據顯示,上半年公司的財務費用高達3.11億元。更為嚴峻的是,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6.76億元,去年同期為-4.40億元,凈流出同比擴大了53.78%,這表明公司在日常運營中依然面臨較大的資金壓力。
華潤時代啟幕,半導體新故事能否破局?
在新舊股東交替的關鍵節點,華潤的入主為康佳的未來注入了巨大的變量和想象空間。
報告期內,公司正式完成控股股東變更,華潤系通過下屬企業合計持有康佳集團30%的股權,成為新的控股股東。隨后,以華潤醫藥商業原董事長鄔建軍為首的新管理團隊全面進駐董事會,康佳正式開啟“華潤時代”。
市場普遍關注的焦點在于,華潤強大的產業背景,能否為康佳被寄予厚望的“第二增長曲線”――半導體業務帶來破局的希望。
財報顯示,康佳的半導體業務上半年實現收入0.97億元,同比增長17.38%。
遠水難解近渴。盡管增速可觀,但公司也明確指出,該業務仍處于產業化初期,尚未實現規模化及效益化產出,整體經營仍處于虧損狀態。外界普遍預期,華潤集團旗下的華潤微電子等半導體產業資源,有望與康佳現有的光電半導體、存儲等業務形成有效協同,加速其產業化進程。
在主業和新業務均面臨挑戰的背景下,PCB(印制電路板)業務成為了為數不多的亮點。報告期內,該業務實現收入2.63億元,同比增長13.63%,是公司業務中少數實現穩健增長的板塊。
總體來看,華潤的入主為康佳帶來了新的治理結構和戰略想象空間,但擺在新管理團隊面前的,依舊是一個主業盈利艱難、新業務嗷嗷待哺的復雜局面。如何利用華潤的資源為康佳的核心業務“開出藥方”,并加速半導體等新業務的成長,將是這位昔日“彩電大王”能否重煥新生的關鍵。
采寫:南都灣財社記者 嚴兆鑫
《南方都市報》https://www.sohu.com/a/931204027_161795?scm=1019.20001.0.0.0&spm=smpc.csrpage.news-list.5.17568618866847dNNtAc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38-6368-0.html康佳集團上半年營收下跌3.05%,凈利潤虧損3.83億元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