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服務機器人的投資正迎來一輪熱潮,家電龍頭紛紛入局,機遇與風險并存。
剛剛結束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美的集團的家用人形機器人“美拉”完成首秀,還與上海市青浦區簽署一項總投資額達15億元的具身智能技術平臺項目合作協議。
海爾集團近日發布了會用家電的家庭服務機器人“海娃”。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周云杰預計,能同時解決家務、照護、情感需求的保姆機器人將比汽車更普及。該公司本月完成對新時達的收購,后者今年擬在具身智能、人形機器人領域推出整機。
清潔電器、廚房電器企業也有動作。本周,科沃斯擬在浙江湖州投資2億元建設機器人核心部件及本體制造項目,追覓機器人長三角產業基地項目開工,老板電器與享刻智能簽約推進商用廚房智能化。
家電龍頭今年加快布局家庭服務機器人相關領域,背后主要有社會、技術、市場三方面原因。
中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中國60歲以上人口首次突破3億人,占總人口的22%。適老化需求,呼喚“家務終結者”。今年,AI大模型技術突飛猛進,給家電的機器人化、家庭場景的具身智能設備發展提供了更有利的條件。傳統家電市場增長乏力,也促使家電企業積極尋找新的增長點。
高工機器人產業研究所(GGII)預測,家庭具身智能服務機器人普及要到2030年以后。家電企業有家庭場景數據、品牌渠道等優勢,但需補上AI算法、運動控制等弱項,能否搶到“入場券”還需經歷一段時間的“長跑”考驗。
一家做外骨骼機器人企業的負責人認為,家電廠家競爭激烈,布局機器人新賽道,尋找新增長點,不僅有助于帶動原有產品銷量,還有可能帶動估值。而風險在于投入以后,回報仍然有不確定性,家庭機器人業務不一定會盈利。
目前,家庭人形機器人離普通消費者還有一段很長的距離。
首先是價格與成本,目前人形機器人售價約幾十萬元一臺,如果只是掃地、清潔,還不如請人類保姆劃算。
其次是家庭人形機器人還需在通用性和效率之間做取舍,每個家庭的場景、需求千差萬別,僅學會泡咖啡、開冰箱等還遠遠不夠;此外,還有隱私保護、數據安全等問題。
從這個角度看,電器廠商的家庭服務機器人投資,目前還處于“卡位”和布局階段。連進工廠“打工”的人形機器人都仍在“實習”,家庭人形機器人還有待一步步迭代與成熟。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34-6138-0.html家庭服務機器人熱潮,家電企業機遇與風險并存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