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板在中國臺灣曾被視為“明星”產業,甚至與當地半導體產業平起平坐?;仡欀袊_灣面板產業的發展史,曾有過與日韓企業爭鋒的輝煌,也曾經歷過“五虎”變“雙雄”的窘迫。如今,在中國大陸面板產業強勢崛起的背景下,中國臺灣面板大廠(以下簡稱“臺廠”)持續承壓。近期,中國臺灣面板“雙雄”――群創光電(Innolux)和友達光電(AUO)紛紛開啟“瘦身”計劃。
“瘦身”計劃已展開
近期有一則消息在行業內傳播開來,臺積電將斥巨資收購群創光電位于中國臺灣臺南地區的南科四廠(5.5代LCD面板廠)。
8月15日,臺積電和群創光電相繼官宣,雙方已經簽訂合約,群創光電廠房及附屬設施將被打包出售給臺積電,交易總金額約合38億元人民幣。
TrendForce集邦咨詢分析師對記者分析指出,群創光電5.5代LCD產線約占其原本整體產能的10%,此次售出后意味著群創光電在傳統TFT-LCD業務上將進一步收縮。
事實上,近年來,群創光電已經不止一次傳出“瘦身”計劃。
群創光電是中國臺灣地區的液晶面板企業,自2010年和中國臺灣的奇美電子與統寶光電共同完成了當時液晶顯示面板最大合并案后,群創光電成為中國臺灣地區最大的液晶面板廠之一,與友達光電并稱為中國臺灣面板“雙雄”。
據悉,群創光電在中國臺灣地區擁有14座工廠,涵蓋各世代生產線,包含3.5代、4代、4.5代、5代、6代、7.5代及8.5 代TFT-LCD生產線,以及2.5代、4.5代觸控產線,并在中國大陸的寧波、佛山、上海、南京等地設有面板后段模組廠。
近年來,電視面板多以open cell(面板半成品)型態出貨,這也讓群創光電的后段面板模組產能利用率始終處于低位。2022年,群創光電關閉了其全資子公司寧波群志光電的兩座模組工廠。據供應鏈人士透露,寧波群志光電至少要關閉50條LCD模組生產線,優化20%員工。
2023年12月,業內有消息稱,群創光電計劃關閉位于上海和南京的后段模組廠。
2024年4月,南京群志光電計劃關閉的消息在群創光電的一則公告中得到證實。群創光電方面表示,公司致力于提升生產配置及整體營運效益,對南京廠部分產線、產品進行調整,同時優化與調節人力結構,以強化集團發展。該廠成立于2001年,曾是世界上最大的中小尺寸TFT-LCD面板制造基地。
與此同時,位于中國臺灣竹南的群創光電面板廠也開始大規??s減員工人數,預計工程師和線上作業員將減少一半。
作為群創光電“老搭檔”的友達光電,在近期也同樣對旗下工廠展開了新一輪調整。
友達光電成立于1996年,2001年與聯友光電合并后更名為友達光電,2006年再度并購廣輝電子。經過兩次合并,友達光電得以擁有制造完備的大中小尺寸面板的各世代生產線,是中國臺灣地區具有代表性的面板廠。其絕大多數的生產線都在中國臺灣地區,部分產能分布于中國大陸、新加坡和越南等地。
2023年6月,友達光電關閉了位于中國臺灣龍潭渴望園區的5A廠產線。資料顯示,5A廠原本主要生產筆電用面板,搭配部分觸控及監視器(Monitor)面板產品,月產能約6.2萬片。有產業消息指出,日后5A廠將轉型成為Micro LED新技術平臺量產及車用顯示整合模組產線。
2023年8月,友達光電發聲明指出,將關閉其位于中國臺灣南部臺南科技工業園區的兩座彩色濾光片(CF)工廠――用于生產筆電的5代廠(C5D)和生產電視產品的6代廠(C6C)。據友達員工透露,兩個工廠已經半年沒有訂單了。
2023年12月底,友達光電傳出消息,計劃停產位于新加坡境內的L4B工廠。該廠是友達光電于2010年從東芝手中收購,被作為其在東南亞地區營運的“堡壘”,主要生產智能手機、筆電和車載顯示屏。
此外,友達光電也一直在調整其位于中國臺灣北部龍潭的LCD生產線。
頻繁“瘦身”實屬無奈
此前,群創光電董事長洪進揚在談及企業發展規劃時表示,過去面板產業一直隨周期波動,導致企業在下行周期時陷入虧損,為減弱面板行業對于公司業績的影響,企業必須要“改造”。
業內人士分析稱,兩大臺廠均選擇在此時關閉或者整合LCD面板產能,或許是由于對整體LCD產業的信心減弱。隨著OLED市占率從智能手機擴展到平板、筆電,LCD產業確實受到一定擠壓。
不過,也有分析人士認為,此舉是臺廠為了“減壓”。
近年來,中國臺灣面板產業聲量減弱,曾經叱咤風云的面板“五虎”僅剩“雙雄”。
2002年,中國臺灣提出了“兩兆雙星”計劃,其中“兩兆”指在2006年,半導體與彩色顯示兩項產業的產值各突破萬億元新臺幣。在技術的加持以及政策的推動下,中國臺灣面板產業形成了友達光電、奇美電子、廣輝電子、中華映管和瀚宇彩晶的“五虎”格局。
數據顯示,2003到2009年,中國臺灣的面板產業投資金額超過萬億元新臺幣,該地區的液晶面板出貨量更是占據了全球40%以上的份額,形成了與日、韓三足鼎立的局面。
不過好景不長,剛剛熬過2008年經濟危機的中國臺灣面板產業遇到了2009年的產業下行周期,不得不將產能利用率降低至四成。此后的3年(2009-2012),中國臺灣面板企業經歷連續虧損,產業開始洗牌,最終,“五虎”中的廣輝電子被并入友達光電,奇美電子被整合進群創光電,中華映管于2019年宣告破產,至此,面板“雙雄”友達光電和群創光電替代了以往的“五虎”格局。
在此過程中,中國大陸面板產業迎來騰飛。如今,三星顯示和LGD兩家韓國領軍面板企業告別LCD市場,更增加了中國大陸面板產業在該領域的競爭優勢。
2024年上半年全球面板市場出貨量(單位:十萬片)
根據洛圖科技統計數據,截至2024年上半年,中國大陸面板廠商京東方(BOE)、華星光電(CSOT)和惠科(HKC)的全球面板出貨量市占率分別為23.8%、20.6%和15.7%,合計占據全球超過60%的市場份額,而群創光電和友達光電的市占率為14.2%和6.5%,合計市場份額約為20%,是鼎盛時期的一半。
目前,臺廠的液晶產線大部分已運行多年,產線相對老舊,產能也與中國大陸面板企業有較大差距,在此背景下,兩家企業選擇清出部分非優勢產能的做法也就在情理之中。
事實上,縮減LCD產能只是臺廠的無奈選擇,而重拾輝煌還是要通過布局新賽道來實現。
OLED是下一代顯示技術的首選,但目前在OLED市場中,僅韓國和中國大陸分庭抗禮。TrendForce集邦咨詢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OLED面板產能全球占比為43.7%,而韓國全球占比為54.9%。
中國臺灣面板產業一方面在OLED時代失去了競爭力,另一方面其LCD的市場份額還不斷被蠶食,在雙重“阻擊”下,中國臺灣面板產業選擇將Micro LED作為出路。
不過,業內人士認為,Micro LED還存在著LED外延片與芯片、大面積化、巨量轉移、良率等技術難題,過高的生產成本也加大了其普及的難度,短期內難以進入普通家庭。因此,群創光電和友達光電等中國臺灣面板廠商在Micro LED的投入短期內難以得到回報。
韓國和中國大陸也從未停止對Micro LED的研發,中國臺灣面板產業能否憑借這一技術翻身還需交給時間驗證。
責任編輯:谷月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34-2917-0.html臺灣面板“雙雄”將進一步收縮業務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