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堂吉偉德
近段時間以來,有關家電回收行業的一些問題引發社會廣泛關注。有消費者反映自己3年前花費8000多元購買的液晶電視,在電商平臺的回收價只有35元。在線下回收市場,這一問題同樣存在。有媒體記者在北京市昌平區某舊貨回收市場走訪發現,對于大家電回收,多個商家的報價在100元以下,同時要求賣家個人承擔家電回收搬運費用。
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冰箱、洗衣機、空調等主要品類家電保有量超30億臺,其中一些家電使用時間較長,更新換代潛力很大。有關部門預計,僅2024年全國就有超過2億臺家電將要報廢。對于數量如此龐大的舊家電,目前主要有兩種處置途徑:要么一賣(贈)了之,要么一拆了之。如果舊家電仍有實際利用價值,那么以拆解作為處置方式就會造成資源浪費;相反,如果已經失去使用價值的舊家電進入二手市場再次銷售,那么將帶來極大的安全隱患并擾亂市場秩序。
前不久就有消費者反映,其在市場上購置到的二手空調噪聲大、能耗大、制冷效果差,使用時還有刺鼻的味道,但空調的標簽、能效指標看著都像是正規廠家出品。經調查發現,原來是二手市場的不法商人,利用藥水將已經報廢的老空調清洗漂白后變成翻新機,再貼上仿冒的信息標簽對外銷售,從中獲取暴利。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現象,主要原因在于當前家電回收信息渠道不暢、回收渠道單一,家電回收行業從業者良莠不齊,從而出現消費端“價太低”、正規回收企業“吃不飽”,不法商人借機從中斂財的情況。
為破解這一社會治理難點問題,家電回收處置應當采取分類分級的原則:對于已超過使用年限且無利用價值的舊家電,應當采取拆解的方式處置;對于在使用年限內且利用價值高的舊家電,可按照資源循環利用的原則投入二手市場再利用。長期以來,由于成本高、利潤低,很多家電回收企業不愿建立自己的回收渠道,只能依靠外部力量,再加上大件家電的回收處理鏈條長、回收渠道和人員復雜,始終未實現家電回收網點規范化建設。
為規范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的回收處理活動,我國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對回收行業主體、回收渠道、回收處置等作出明確規定。如《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規定,取得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資格,依照相關法規辦理登記并在其經營范圍中注明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的企業,方可從事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活動。對于從事舊家電回收的主體合規性和渠道合法性建設,循環經濟促進法、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等法律也有類似規定,并輔以了明確的處罰措施。
當務之急,是要對回收行業亂象實施有針對性的監督執法,對違法行為依法進行處罰,既要治理已有的存量問題,又要堅決遏制增量的產生。對此,相關部門應當針對實際情況,采取專項整治和聯合執法的方式,集中查辦一批典型案例,建立暢通的投訴舉報渠道,對銷售翻新機等苗頭性問題露頭就打。同時以落實企業主體責任為重點,著力構建規范化的回收渠道。一方面,發揮家電回收企業的資源和技術優勢,確保家電回收處置更加科學合理和精準,并鼓勵回收企業做大做強;另一方面,引導家電生產企業落實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推動更多家電生產企業參與家電回收,并發揮流通企業產銷銜接的渠道優勢。此外,應充分發揮政策的杠桿作用,加大對家電回收企業的獎勵與扶持力度,降低家電回收渠道搭建成本,以渠道的規范化促進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34-2057-0.html科學回收處理廢舊家電,促進行業可持續發展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下一篇: 中國電視品牌加速布局體育賽事電視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