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登之圍背景介紹
白登之圍是漢高祖劉邦于公元前200年被匈奴圍困在白登山的一次事件,那么白登之圍背景是什么呢?
白登之圍畫像
白登之圍背景是這樣的:漢朝初期的匈奴是北方的少數民族之一,匈奴以游牧為主,在水草豐富的地方居住。秦漢時期,匈奴的冒頓單于殺死了自己的父親頭曼單于,成為了匈奴的新任單于,冒頓單于統一了匈奴各部,從此逐漸強盛起來,這也威脅到了劉邦的漢朝的統治。劉邦于公元前202年稱帝之后,封了大量諸侯,韓信就是其中一個較大的諸侯。韓信的封地是陽翟,地處中原腹地,是兵家必爭之地,漢高祖劉邦不是很放心韓王信,決定將韓王信的封地遷到太原,以晉陽為都,韓信覺得晉陽離邊疆比較遠,不利于守衛邊疆,請求將自己的王都前往更遠的北方城市馬邑,雖然得到了劉邦的批準,但是也引起了劉邦的不悅。
因此韓信也開始與邊界的匈奴交戰,但是交戰的結果總是敗多勝少,劉邦對此非常不滿。公元前201年,冒頓單于親自率領10萬鐵騎來攻,韓信因為兵力差距懸殊,只能派出使者向匈奴求和,這樣的行為更是引起了劉邦的懷疑,覺得韓信勾結匈奴對漢朝不利,并且因此責備韓信。韓信深知劉邦為人,覺得自己會因此被殺,為了保命決定與匈奴合作一共攻打漢朝。這就是白登之圍背景。在此之后劉邦率兵出征匈奴,因為輕敵冒進,陷入匈奴埋伏,被困在白登山。
白登之圍韓信為什么沒有去
在白登之圍發生的時候,韓信還沒有被殺,那么白登之圍為什么韓信沒有去呢?
韓信畫像
對于白登之圍為什么韓信沒有去這一問題,其實是非常容易回答的。在楚漢之爭的過程中,除了將項羽圍困在垓下的那場戰役外,韓信都是獨立領兵作戰的。如果白登之圍要讓韓信參戰,那么劉邦自己就可以不用來了,因為韓信一個人就可以率領漢軍大敗匈奴軍,相反如果劉邦和韓信兩個人都參戰,反而容易因為意見不合而分散軍心,所以這是韓信沒參加白登之圍的原因之一。
另外在秦朝滅亡后,劉邦建立大漢王朝,并且分封諸侯王之后,韓信基本上已經是半獨立狀態。在楚漢之爭中,劉邦看清楚了韓信的能力,所以在建立漢朝之后,劉邦對韓信實際上是并不完全信任的。在這樣的狀況下,他不會放任韓信獨自領兵作戰,將軍權交個韓信實際上就是將整個大漢的江山送到了韓信的手上,如果韓信就此真的謀反,那么剛剛建立的大漢王朝就直接斷送在了劉邦的手上,這也是白登之圍為什么韓信沒有去的原因。因為劉邦不信任韓信,功高震主就是韓信當時德處境,這也是后來呂后用計斬殺韓信的原因。呂后對劉邦的后宮生活干預太多,貪圖美色的劉邦不會將這次外出獵艷的機會拱手讓與韓信,韓信參戰的話他就不用御駕親征。其實在白登山之圍之前,劉邦就已經帶著自己的心腹到達太原,陷入溫柔鄉中。
白登之圍事件結果及其影響
史料中對白登之圍事件的結果及影響的記載有很多,白登之圍是漢高祖劉邦在韓信反叛之后進攻匈奴和韓信時,因為輕敵冒進而發生的一次事件,那么白登之圍事件的結果及影響是什么呢?
陳平畫像
白登之圍事件的結果及影響對漢朝和漢高祖劉邦來說是一次的教訓,讓劉邦明白的輕敵冒進的危險。白登之圍事件的結果是劉邦采用陳平的計謀,趁著大霧天派遣使者賄賂了冒頓單于十分寵愛的妻子閼氏,讓閼氏向冒頓單于說漢軍的援軍馬上就到了,才迫使冒頓單于從包圍漢軍的大軍中打開一個缺口讓劉邦和漢軍從白登山撤退,劉邦這才安全的撤出了白登山。史學家稱如果冒頓單于繼續將劉邦和漢軍圍困在白登山,沒有糧草和援軍的劉邦或許就被困死在白登山,之后的漢朝盛世或許就不再有。
白登之圍事件的影響對漢朝頗大,劉邦之前沒有聽從劉敬的建議致使他被困與白登山,在成功撤退后劉邦吸取了教訓,決定聽從劉敬的建議,想要將長公主嫁給匈奴采取和親策略,因為呂后不同意,劉邦最后改以宗室女為公主,并且將其嫁給了匈奴的冒頓單于,并且派遣劉敬一起前往匈奴,并且每年向匈奴送去大量的絲綢、酒、糧食、和棉絮,從此漢朝與匈奴成為兄弟,多年來都基本沒有發生武力沖突,各自以長城為界,互不相犯,兩國的關系也緩和了很多。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32-4609-0.html白登之圍背景介紹是怎么回事?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