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至大學老師,下至小學老師,都被卷入到了這場史無前例的大爭論之中。
這位在生活上、學習上最要好的同學,卻經常與我在一些歷史問題上有些小爭執。
對于歷史上的一些問題,只要我提出,他就會提出不同的意見,雖然兩人經常因為一些眾所周知的問題就開始爭論。
但爭執之后,該在一起學習的在一起學習,該一起吃飯的還是一起吃飯。
而這次的爭執似乎大了很多。
主要的起因還是,關系到我們的至圣先師孔子。
我對其說道,孔子的學問和其傳授的很多弟子的學問都非常的高,但他的兒子孔鯉卻學問平平。
導致這樣的結果,是孔子一視同仁,沒有對自己的兒子特殊照顧。
這個問題當年孔子的學生陳亢也很懷疑,認為孔子雖為圣人,但到底還是人,作為父親,應該對自己的兒子比對自己的學生在學問上有更多的傳授,甚至是獨門絕技。
孔鯉卻說沒有,并舉了兩個例子,這才使陳亢打消了自己心中的疑慮。
并在與孔鯉的交流中學到了很多,而對孔子更加敬佩了。
孔鯉的一生平庸無奇,可能最根本的還是自己的資質平庸。
即使,孔子傳授更多的學問,其悟性不行,也很難領會貫通,為已所用,所以孔鯉自然很難與孔子那些聰明的學生相比。
當我說道這里的時候,我的那位同學突然給了我一個霹靂。
他說:孔子的兒子不叫孔鯉,而叫孔鯽。
我當時有些懵圈,怎么歷史又有了新發現,修改了。
我回道:不可能,很多史書典籍都記載了孔子為兒子取名孔鯉,字伯魚,并詳細加載了,當時是因為魯昭公祝賀孔子有了兒子,送來一條大鯉魚來祝賀,孔子感到很榮耀,于是為兒子取名孔鯉,字伯魚。
或者是錢穆先生分析的,孔子當時作為士的身份,為魯昭公服務,而魯昭公釣到一條鯉魚送給了孔子,此時正巧孔子的兒子出生。
兩件喜事在一起,孔子自然別出心裁地把兩件事串在一起,所以為兒子取名孔鯉,字伯魚。
我對反駁我的最要好的同學說了這么一大通。
他卻回了我幾個字,讓我有些懷疑人生。
他居然說:當年,魯昭公送給孔子的是鯽魚,而孔子給兒子取名孔鯽。
我不信,在爭論了一番后,直接問了我們的老師,老師居然支持我的同學。
我還是不服氣,于是問了從小學到高中的所有語文歷史老師。
讓我驚訝的是,他們都說孔子的兒子叫孔鯽。
但,鯽魚到底第一次有記載是在什么時候。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32-3874-0.html解密:孔子的兒子叫孔鯽還是叫孔鯉?歷史真相是什么?是怎么回事?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