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季鷹縱任不拘,時人號為"江東步兵"?;蛑^之曰:"卿乃可縱適一時,獨不為身后名邪?"答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時一杯酒。"張季鷹即張翰,吳郡即今蘇州人,出自江東大族,為人放曠不羈,縱情使性。加之張翰還特別能喝酒,時人比之為步兵校尉阮籍,稱"江東步兵"。既有此大名,有人便問了:"張季鷹呀,你這樣放曠,縱情使性,也許現在挺舒服的,但你就不想想死后的名聲嗎?"張翰回答:"使我有身后名,不如現在一杯酒。"
不能不說,回答得太灑脫了。面對這樣的回答,問者還能說什么呢?當然,愛酒的張翰說的并不僅僅是一杯酒的問題,而是徹底顛覆了儒家的價值觀。講求身后名,是儒家的重要思想。為了擁有身后名,儒家要求人生在世,需立言、立功、立德,即"三不朽"原則,孔子以其為基礎,建立了儒家的價值體系。在魏晉時期,這樣的價值觀是被名士所不屑的。死后虛名和眼前的真實生活,哪一個更重要?一個人生活在世界上,是為了身后的名聲而憋屈和壓抑個人,還是活出真我,追求生命的自足與完美?魏晉名士選擇了后者。實際上,這是從另一個角度強調了個人的價值和選擇的自由。只為眼前的生活,你就不求身后之名?但問題在于,只為眼前的生活,難道不是熱愛生活的一種表現?而熱愛生活是沒錯的,享受生活屬于熱愛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張翰說:"使我有身后名,不如現在一杯酒。"后來,到了唐朝,李白在《行路難》中這些寫道:"君不見,吳中張翰稱達生,秋風忽憶江東行,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后千載名!"
張翰之語實際上是對生命的一種徹悟。還好,現在時代進步了,"享受生活"已被社會肯定了。張翰要是還活著,一定很高興。
在《蘇日中立條約》簽訂后,經過短暫的憤激、混亂甚至動搖,國民政府作出了大體正確的研判與應對,力爭將危機帶來的破壞程度降到最小,引導局勢朝有利于堅持抗戰、有利于穩定民心士氣的方向發展,既未使中蘇關系惡化,又爭得美國的擴大援助;并對國際局勢的走向作出了較為準確的預測。
《蘇日中立條約》簽訂后,經過短暫的憤激、混亂甚至動搖,國民政府高層作出了大體正確的研判與應對,力爭將危機帶來的破壞程度降到最小,引導局勢朝有利于堅持抗戰、有利于穩定民心士氣的方向發展,既未使中蘇關系惡化,又爭得美國的擴大援助;并對國際局勢的未來走向作出了較為準確的預測。
1941年4月,蘇聯與日本簽訂了嚴重損害主權的《蘇日中立條約》,對正進行艱難抗戰的軍民造成了極大的傷害。日本是的敵人,這樣做不足為怪,但作為盟友的蘇聯此舉,則令人大感意外,國民政府對此也極為不滿。
嚴正聲明,但避免造成反蘇之印象
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之后,隨著戰事的不斷擴大,發現原來設想的迅速解決事變的預計完全落空。為盡快結束戰事,扭轉蘇聯援華制日的政策,做好對付英美的準備,日本加緊了對蘇的外交謀略,1940年7月和10月兩次主動向蘇提出簽訂中立條約或互不侵犯條約。但因雙方在北庫頁島等問題上分歧太大,未能達成協議。1941年春,日本從全盤戰略考慮,決定主動打破僵局。3月,日本外相松岡洋右出訪德意蘇三國,意圖借助德意促進蘇日談判的進程。3月23日,松岡抵達莫斯科,與蘇外長莫洛托夫舉行了首輪會談;4月7日松岡重返莫斯科,又進行了三輪會談,但雙方各不相讓,談判再度陷入停頓。松岡沮喪地準備于13日返回日本。誰知,4月12日,松岡向斯大林辭行時,斯大林突然主動讓步,同意暫時擱置爭議,雙方很快達成協議。4月13日,雙方正式簽訂《蘇日中立條約》。該約全文如下:
大日本帝國及蘇維埃聯邦為鞏固兩國間和平及友好關系之希望,決定締結中立條約,協定如下:第一條,締約國雙方保證維持相互間之和平與友好邦交,互相尊重對方領土完整與神圣不可侵犯性。第二條,倘締約國之一方成為一個或數個第三國敵對行動之對象時,則締約國之他方,在沖突期間,即應始終遵守中立。第三條,現行條約自締約國雙方批準之日起生效,有效期限定為五年,在期滿前一年倘締約雙方均未宣告廢棄本約,則有效期限自動再行延長五年。第四條,現行條約當從速呈請批準。批準證件當從速在東京交換。
同時發表下述宣言:蘇日雙方政府為保證兩國和平與邦交起見,茲特鄭重宣言,蘇聯誓當尊重“滿洲國”之領土完整與神圣不可侵犯性,日本誓當尊重“蒙古人民共和國”之領土完整與神圣不可侵犯性。
蔣介石得知條約內容后,對蘇聯的做法倍覺失望,也相當不滿。其在13日的日記中稱:“俄倭在莫斯科十四時簽訂中立友好條約,聞其內容有互認滿蒙、偽領土完整之條,此俄損人利己必有之慣技,自在意中。如果屬實,于我實質上并無所[](此字缺損),然形式上倭國乃得一時之優勝,此為俄國信義與國際上之最大損失,而非我之害也?!币钊?,蔣又憤恨地覺得:“蘇俄外交方針,漸漸顯白矣!其偏袒侵略國,反對英美,且誘引日寇,使加入彼之集團,左日右德,輔助其稱霸歐亞兩洲之企圖;其素所自詡扶助民族獨立之口號,至是乃完全放棄而不提矣?!边@使蔣感到深受刺激:“俄倭協定,在事實上明知不能為害我抗戰于毫末,但精神上之刺激不可名狀。此二星期來中心沉悶悲懼,不知所自,孰知即為此?!?《蔣介石日記》,美國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院檔案館藏)
14日晨,國民黨舉行中央常會,討論達三個小時,“多數意見仍主我方應避免以刺激性之言論刺激蘇聯,惟對滿蒙事不能不從法理上作一聲明?!?4日中午,蔣介石約程潛、白崇禧、張治中、賀耀祖、劉斐、衛立煌、顧祝同、熊式輝、徐永昌等午餐,“研究蘇日新協定之動機與將來”。徐永昌判斷:“蘇日新約,在日是夙愿,在蘇是十之六為德所迫(蘇并不十分相信德能對蘇開戰,但亦不妨作一種對德雙關的表示,即也示威也助德),十之四是先拉住日本,俾便今后行動格外自如,且多少有助于中共?!敝劣谔K聯對華政策暫時不會改變:“最近之將來,蘇必仍照過去之援華政策繼續履行(待必要時將移此種物資援中共,仍號稱援華,其時期則視國際環境與我之前途情形而定),目前則僅增長倭寇勇氣與僥幸心?!笔Y介石判斷:“德國戰略常重于政略,今夏必對蘇作戰,占領莫斯科以西地帶,壓迫其退到烏拉山以東,英更無如德何?!笔Y這個判斷是正確的。
當日,國民政府外交部發表聲明,未對條約本身多作評論,但對所附損害主權的宣言表示決不承認:“查東北四省及外蒙之為中華民國之一部,而為中華民國之領土,無待贅言,政府與人民,對于第三國間所為妨害領土與行政完整之任何約定,決不能承認。并鄭重聲明,蘇日兩國公布之共同宣言,對于絕對無效?!?月14日,國民政府軍委會政治部也向各宣傳機關和報紙發出《蘇日中立條約宣傳要點代電》,要求各宣傳機關及言論界評論條約時,只可“根據外交部之聲明及左列事實,表示惋惜與不滿之意”,包括三點:1.該約違反了1937年8月21日《中蘇互不侵犯條約》有關規定;2.根據蘇聯“立國之精神”,以及蘇聯屢次發表之外交政策聲明,蘇聯有不在法理上及事實上承認偽滿洲國之義務;3.該約違反了1924年5月31日中蘇協定關于尊重與承認“外蒙為完全中華民國之一部分”的規定。并指示“一切評論此事之文字,對蘇應力避攻擊口吻,以免損傷蘇聯之感情,造成反蘇之印象,且不必連篇累牘評述此事”。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32-2649-0.html魏晉時期的名士為何都認為身后名不如眼前酒呢?真相還有哪些?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