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國共產黨充分發揮歷史主動精神,領導全國人民不斷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的不竭動力。2024年5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省濟南市主持召開的企業和專家座談會上指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緊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這個主題,突出改革重點,把牢價值取向,講求方式方法,為完成中心任務、實現戰略目標增添動力。”2024年6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五次會議時再次強調,“全黨必須自覺把改革擺在更加突出位置,緊緊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當前,我國正處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關鍵時期,只有以強大的戰略定力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在新發展階段乘勢而上,不斷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在改革中解難題、強信心、增活力、促發展。
一、錨定戰略目標,矢志不渝全面深化改革
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錨定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個總目標。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的改革開放是有方向、有立場、有原則的”。無論改什么、改到哪一步,堅持黨對改革的集中統一領導不能變,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目標不能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改革價值取向不能變。可以說,全面深化改革,是我們黨守初心、擔使命的重要體現。1953年9月,毛澤東同志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會議上提出,所謂仁政有兩種:一種是為人民的當前利益,是小仁政;另一種是為人民的長遠利益,是大仁政。重點應當放在大仁政上。1985年7月,鄧小平同志在聽取經濟情況匯報時指出:“改革的意義,是為下一個十年和下世紀的前五十年奠定良好的持續發展的基礎。沒有改革就沒有今后的持續發展。”2013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指出,“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義;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動力。”因此,全面深化改革必須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從人民利益出發謀劃改革思路、制定改革舉措,做到老百姓關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進什么。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不遺余力地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堅定不移貫徹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價值取向。從人民的整體利益、根本利益、長遠利益出發,從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切入,尊重和鼓勵人民群眾首創精神,深入推進就業、增收、入學、就醫、住房、辦事、托幼養老以及生命財產安全等老百姓急難愁盼的民生領域改革。注重總結推廣農村綜合改革、自由貿易試驗區、河長制、林長制、“三明醫改”、“最多跑一次”、新時代“楓橋經驗”等基層經驗,使改革能夠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始終做到改革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航拍夕陽下的海口國際免稅城(無人機照片,2023年4月4日攝)。新華社照片,海口
二、增強理論自信,堅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
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把握好、堅持好、運用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我們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總鑰匙”。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制定戰略目標、謀劃戰略布局時,始終堅持和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始終堅持發展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這一重大戰略判斷。在“兩個結合”中推動生產關系的深刻變革,推進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文明體制和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并立足時代需要形成了“六個必須堅持”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立場觀點方法。任何真正的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精神的精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我們提供了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銳利思想武器,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的看家本領。
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為在黨和國家事業中開展戰略思考、謀劃戰略部署、把握戰略主動提供了堅實的理論支撐。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個系統工程,注重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內在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善于運用系統科學、系統思維、系統方法研究解決問題,既要加強頂層設計又要堅持重點突破,既要抓好當前又要謀好長遠,強化需求對接,強化改革創新,強化資源整合,向重點領域聚焦用力,以點帶面推動整體水平提升”。缺乏科學的理論指導和正確的方法指引,就難以處理好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的關系、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的關系、全局和局部的關系、頂層設計和基層探索的關系、膽子要大和步子要穩的關系、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黨的十八大以來,基于對經濟形勢的科學判斷,我們黨及時調整發展理念和思路,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新發展理念,回答了關于發展的目的、動力、方式、路徑等一系列理論和實踐問題,闡明了我們黨關于發展的政治立場、價值導向、發展模式、發展道路等重大政治問題,為開創我國高質量發展新局面指明了方向。
三、務求實事求是,科學謀劃全面深化改革
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全面深化改革要突出問題導向,著力解決制約構建新發展格局和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卡點堵點問題、發展環境和民生領域的痛點難點問題、有悖社會公平正義的焦點熱點問題。201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南海召開的黨外人士座談會上鮮明提出,“改革是由問題倒逼而產生,又在不斷解決問題中得以深化”。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發生轉化,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全面深化改革要把接續推進改革同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結合起來,圍繞落實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等戰略目標任務,推進創造性、引領性改革。要把深化改革攻堅同促進制度集成結合起來,聚焦基礎性和具有重大牽引作用的改革舉措,加強制度創新充分聯動和銜接配套,提升改革綜合效能。要把推進改革同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結合起來,深入研判改革形勢和任務,科學謀劃推動落實改革的時機、方式、節奏,推動改革行穩致遠。要把激發創新活力同凝聚奮進力量結合起來,強化激勵機制,充分調動各方面推進改革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推動改革在新發展階段打開新局面。
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改革越深入,越要注意協同,既抓改革方案協同,也抓改革落實協同,更抓改革效果協同,促進各項改革舉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實施過程中相互促進、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朝著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聚焦發力。“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十九屆三中全會后改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自上而下形成黨領導改革工作體制機制,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突出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制度,出臺了《中共中央政治局關于加強和維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的若干規定》、《中國共產黨重大事項請示報告條例》等黨內法規,使黨的全面領導在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部署中更加制度化、規范化。
中歐班列(西安-塔什干)陜烏經貿合作隆基綠能光伏組件出口專列在西安國際港站準備發車(2023年8月3日攝)。新華社照片
四、堅持真抓實干,蹄疾步穩全面深化改革
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需要以釘釘子精神狠抓落實,確保全面深化改革舉措落地見效。2014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對全國黨委秘書長會議作出的重要批示指示中指出:“崇尚實干、狠抓落實是我反復強調的。如果不沉下心來抓落實,再好的目標,再好的藍圖,也只是鏡中花、水中月。”黨領導人民干革命、搞建設、抓改革,從來都是為了解決中國的現實問題。2018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再次強調:“改革重在落實,也難在落實”。抓落實的過程,必然會遇到許多矛盾和問題,只有努力解決好各種矛盾和問題,才能把落實工作真正抓好、抓出成效。抓落實的第一要義就是強化政治責任,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要把抓改革發展舉措的落地作為重要政治責任,時刻繃緊政治紀律這根弦,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不含糊,始終做政治上的明白人。一切工作都要往實里做、做出實效,不好高騖遠、不脫離實際,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勢、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增強狠抓落實本領”,做到一分部署、九分落實,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發揚釘釘子精神,積小勝為大勝,務求取得實效;警醒全黨“不注重抓落實,不認真抓好落實,再好的規劃和部署都會淪為空中樓閣”。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我們必須整體把握新時代新征程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目標任務、戰略部署、重大舉措,緊密結合本地區本部門實際真抓實干,務實功、出實招、求實效,善作善成,堅決杜絕口號式、表態式、包裝式落實的做法。對當務之急,要立說立行、緊抓快辦,不能慢慢吞吞、拖拖拉拉;對長期任務,要保持戰略定力和歷史耐心,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滴水穿石,久久為功。
(作者系北京市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30-8196-0.html以強大的戰略定力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奮力開創旅游發展新局面
下一篇: “八個堅持”引領科技強國建設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