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我國發展面臨的外部環境的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明顯上升。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抓住一切有利時機,利用一切有利條件,看準了就抓緊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努力以自身工作的確定性應對形勢變化的不確定性。面向未來,保持定力,增強信心,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情,是我們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的關鍵。
2023年6月21日,從景山上向北眺望可以看到鼓樓。新華社記者 李鑫 攝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根本在于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實踐充分證明,堅強的領導核心、科學的理論指導始終是關系黨和國家前途命運、黨和人民事業興衰成敗的根本性問題。“兩個確立”是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的決定性因素,是黨和人民應對一切不確定性的最大確定性、最大底氣、最大保證。“兩個確立”作為黨在新時代取得的重大政治成果,已經寫在了新時代的偉大征程上、寫在了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的心坎上,必須倍加珍惜、堅定維護、長期堅持。我們要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堅決擁護“兩個確立”,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發展環境和發展條件變化,創造性地提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重大論斷。“必須把堅持高質量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與“發展是硬道理”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這是在深入分析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條件和階段、全面認識和把握我國現代化建設實踐歷程以及各國現代化建設一般規律的基礎上,作出的一個具有全局性、長遠性和戰略性意義的重大判斷。只有以“硬道理”的清醒認識自覺推動高質量發展,讓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在質的大幅提升中實現量的持續增長,我們才能夠積極應對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沖擊挑戰,不斷提高國際競爭力,增強國家綜合實力和抵御風險能力,實現經濟行穩致遠、社會和諧安定。
2023年8月29日,在湖北省宜昌市秭歸縣拍攝的三峽朝霞(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鄭家裕攝)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穩定是發展的基石,中國是個14億人口的大國,穩定是重中之重。形勢越復雜,越要清醒認識到穩中求進的重要性,必須把“穩”和“進”作為一個整體來把握。我們要深刻認識到,該穩的要穩住,關鍵是保持經濟社會大局穩定;“穩”的重點要放在穩住經濟運行上,確保增長、就業、物價不出現大的波動,確保金融不出現區域性系統性風險,做到“大方向要穩,方針政策要穩,戰略部署要穩”。同時,我們也要深刻認識到,穩中求進不是無所作為,而是要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有所作為,要堅持先立后破、穩扎穩打;“進”的重點要放在調整經濟結構和深化改革開放上,確保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創新驅動發展取得新成效,通過改革開放和結構調整的新進展鞏固經濟社會穩定大局。要充分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堅定不移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筑法治之基、行法治之力、積法治之勢,確保我國社會在深刻變革中既充滿生機活力又保持井然有序。
——緊緊依靠人民。習近平總書記在二〇二四年新年賀詞中指出,“人民永遠是我們戰勝一切困難挑戰的最大依靠。”人民群眾中蘊藏著治國理政的智慧和力量,人民擁護和支持是黨執政最牢固的根基。面向未來,我們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走好群眾路線,始終同人民群眾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激發群眾首創精神,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民生穩,社會穩。“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項長期工作,沒有終點站,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要實現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環。”要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兜住、兜準、兜牢民生底線。要更加突出就業優先導向,織密扎牢社會保障網,加快補齊民生領域短板,切實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實現高水平安全。國家安全是安邦定國的重要基石,維護國家安全是全國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我們黨要鞏固執政地位,要團結帶領人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保證國家安全是頭等大事。面向未來,我們必須牢固樹立總體國家安全觀,堅持國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以政治安全為根本,以經濟安全為基礎,以軍事科技文化社會安全為保障,以促進國際安全為依托,維護各領域國家安全,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確保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推動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營造有利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安全環境,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質量發展,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
——堅持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人類歷史上,沒有一個民族、沒有一個國家可以通過依賴外部力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趨實現強大和振興。那樣做的結果,不是必然遭遇失敗,就是必然成為他人的附庸。獨立自主是中華民族精神之魂,是我們立黨立國的重要原則。走自己的路,是黨百年奮斗得出的歷史結論。要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加強全黨全國人民的團結統一,凝聚起無堅不摧的磅礴力量。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我們這么一個有著14億人口的國家,每個人出一份力就能匯聚成排山倒海的磅礴力量,每個人做成一件事、干好一件工作,黨和國家事業就能向前推進一步。面向未來,我們要發揚斗爭精神,增強志氣、骨氣、底氣,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壓,把握新的偉大斗爭的歷史特點,抓住和用好歷史機遇,知難而進、迎難而上,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全力戰勝前進道路上各種困難和挑戰,依靠頑強斗爭打開事業發展新天地。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不確定性”仍將是未來發展面臨的常態。我們要將其轉化為接續拼搏的信心、動力,定力不減、陣腳不亂,放大“時”與“勢”的有利因素,堅定不移辦好自己的事,努力把一個個不確定性因素轉化為創新突破、重塑優勢的階梯,將未來的確定性始終牢牢握在自己手中。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30-6404-0.html【理響中國】以確定性應對不確定性必須辦好自己的事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做好統籌文章,推動習近平文化思想落地生根
下一篇: 堅持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為最大的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