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10月13日至14日,全球婦女峰會在北京舉行。本文深度評析習近平主席在全球婦女峰會提出的四點建議,系統闡述中國通過法治保障、政策創新及全球合作,不僅在國內構建了促進婦女發展的完整體系,更為世界提供了消除性別壁壘的“中國方案”。在全球發展與環境危機交織的當下,中國智慧與行動必將為構建包容、可持續的婦女事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10月13日,習近平主席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出席全球婦女峰會開幕式,并發表題為《弘揚北京世婦會精神 加速婦女全面發展新進程》的主旨講話。習近平主席面向世界鄭重提出支持促進男女平等和婦女發展的4點建議:“共同營造有利于婦女成長發展的良好環境”“共同培育推動婦女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能”“共同構建保障婦女權益的治理格局”“共同書寫促進全球婦女合作的嶄新篇章”,不僅為全球婦女事業指明了前進方向,更呼喚著負責任大國的積極作為。
營造發展環境:中國理念與實踐的全球啟迪
“共同營造有利于婦女成長發展的良好環境”,是婦女事業發展的根基所在。這要求國際社會攜手破除阻礙婦女發展的有形無形壁壘,在觀念、政策、社會文化等層面為婦女鋪就平坦之路。
在中國,“婦女能頂半邊天”不僅是一句響亮的口號,更是國家治理與社會動員的深刻理念。新中國成立以來,將婦女解放和發展納入國家現代化建設的整體框架,通過立法保障、政策傾斜和持續的社會改革,系統性地推動婦女地位的提升。從《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的頒布與修訂,到將男女平等作為基本國策寫入國家法律,中國構建了較為完善的法律政策體系,為婦女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家庭生活等各領域享有平等權利提供了堅實保障。中國注重通過宣傳教育,倡導平等、包容的性別文化,批判和抵制各種形式的性別歧視。媒體、教育系統和社會組織協同努力,不斷塑造和傳播新時代女性形象,展現其在各行各業中的卓越貢獻與風采。同時,中國積極發展面向婦女的教育與培訓體系,大幅提升女性受教育水平,為婦女發展奠定能力基礎。
中國的實踐表明,營造良好環境需要頂層設計與基層創新的結合,需要法治保障與文化引導的并重,更需要將婦女發展議題深度融入國家發展的總體戰略。這一“整體性治理”思路,為那些仍在為如何系統性改善婦女發展環境而探索的國家提供了寶貴的中國經驗。在全球層面,中國倡導的這種綜合性、系統性環境營造理念,有助于糾偏單一、零散的努力,推動國際社會形成更全面、更深入的共識與行動。

2025年10月14日,全球婦女峰會參會嘉賓在北京經開區機器人大世界參觀。 新華社記者 杜子璇 攝
培育發展動能:中國創新與轉型的驅動效應
“共同培育推動婦女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能”,意味著婦女事業不能停留于權益的基本保障,更需尋求持續發展的內生動力,使婦女成為推動社會進步與經濟繁榮的活力源泉。
首先,數字經濟的崛起為中國婦女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電子商務、平臺經濟、共享經濟等新業態,打破了傳統就業的時空與體力限制,極大釋放了女性的創業就業潛能。無數女性通過互聯網平臺成為創業者、帶貨主播、在線教育者、自由職業者,實現了經濟獨立與價值提升。中國在數字基礎設施領域的巨大投入和普惠性接入政策,確保了包括廣大農村婦女在內的女性群體能夠分享數字紅利。
其次,中國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特別是服務業的快速發展和高新技術產業的崛起,創造了大量適合女性特點和優勢的就業崗位。女性在金融、教育、醫療、文化創意、科技創新等領域的參與度和領導力顯著提升。國家通過專項基金、創業扶持、技能培訓等措施,積極鼓勵和支持女性在高科技領域和新興產業中發揮作用,培育了一批女性領軍人物和創新團隊。
再者,中國致力于通過教育公平和科技素養提升,夯實婦女發展的長期動能。政府、企業、社會機構合作,推動面向女童和女性的教育,努力消除職業性別隔離,鼓勵更多女性進入并扎根于決定未來競爭力的關鍵領域。這種對人的投資,是確保婦女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根本動力。
在培育婦女發展動能方面的探索,中國展現了如何將時代機遇、國家戰略與婦女賦能進行有機結合。這種動態的、著眼于未來的賦能模式,為全球婦女事業如何適應并引領第四次工業革命浪潮、如何在知識經濟時代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了極具參考價值的中國方案。
構建治理格局:中國智慧與擔當的全球意義
“共同構建保障婦女權益的治理格局”,強調的是建立健全多層次、全方位的婦女權益保障體系,從全球治理到國家治理,再到社會治理,形成有效合力。
中國在國內治理層面,逐步構建了以法律法規為基礎,以政府主導、多部門協作、社會廣泛參與為特征的婦女權益保障工作格局。這不僅包括司法系統對侵犯婦女權益行為的嚴厲打擊和對婦女的特殊司法保護,也包括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在維護婦女權益方面的積極作用。特別是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作為黨和政府聯系婦女群眾的橋梁紐帶,在反映婦女訴求、提供維權服務、促進婦女發展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組織優勢。此外,中國還建立了較為完善的監測評估機制,定期發布婦女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并通過國家人權行動計劃等形式,接受社會監督,推動各項權益保障措施落到實處。
在全球治理層面,中國積極參與聯合國框架下的婦女事務,認真履行《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等國際義務,支持聯合國婦女署等工作。中國領導人多次在國際場合倡導婦女事業,提出中國主張。中國還通過南南合作援助基金、中國-聯合國和平與發展基金等渠道,支持其他發展中國家在婦女教育、健康、經濟賦權等領域的項目。在“一帶一路”倡議中,中國強調民心相通,將促進共建國家婦女交流與合作、支持婦女能力建設作為重要內容。
中國在構建婦女權益保障治理格局中體現的“多元共治”思路,以及將國內治理與全球治理相銜接的自覺,為破解全球范圍內婦女權益保障“執行赤字”和“合作碎片化”的困境貢獻了智慧。保障婦女權益既是各國的國內責任,也需要加強國際協作,特別是要加大對發展中國家的支持。這種兼顧主權原則與國際合作的立場,有助于凝聚更廣泛的國際共識,推動構建更加公平、有效的全球婦女權益治理體系。

2025年10月14日,全球婦女峰會參會嘉賓在北京市秀水街大廈參訪。 新華社記者 鄒競一 攝
書寫合作新篇:中國貢獻與引領的未來展望
“共同書寫促進全球婦女合作的嶄新篇章”,要求國際社會超越分歧,聚焦行動,開創全球婦女事業團結協作的新局面。
中國始終是全球婦女事業合作的堅定支持者和積極參與者。首先,中國通過主場外交平臺,如舉辦全球婦女峰會、世界婦女大會相關論壇等,為各國交流經驗、規劃未來提供了高端對話平臺,凝聚了重要的政治共識。其次,中國堅持“授人以漁”的合作理念,通過實施面向發展中國家的婦女能力建設項目,派遣專家志愿者,提供獎學金名額等,幫助當地婦女提升教育水平、職業技能和領導能力。
面向未來,中國有能力、也有意愿在以下方面進一步深化全球婦女合作:一是推動將婦女議題更深融入全球發展、氣候、安全等重大議程,確保婦女在應對全球性挑戰中的聲音得到傾聽,作用得到發揮。二是利用自身在減貧、教育、公共衛生等領域的成功經驗,幫助發展中國家婦女應對最緊迫的發展難題。中國的精準扶貧實踐,其中包含大量針對貧困婦女的精準幫扶措施,對于全球減貧和婦女經濟賦權具有重要借鑒意義。三是促進文明互鑒,支持各國基于自身國情探索婦女發展道路,反對在婦女問題上植入意識形態偏見或推行單一模式。四是加強在數字性別鴻溝、人工智能倫理、婦女與氣候變化等新興議題上的國際研究與合作,共同應對未來風險,把握未來機遇。
中國所倡導和踐行的婦女事業國際合作,其核心是平等、包容、務實、共贏。它不以意識形態劃界,不附加政治條件,而是著眼于共同發展,致力于能力建設,尊重路徑多樣。這種合作范式,有助于彌合國際婦女運動中的分歧,團結最廣泛的力量,真正“共同書寫促進全球婦女合作的嶄新篇章”。當中國智慧與全球努力相匯聚,必將加速驅散性別不平等的陰霾,共同照亮一個所有婦女都能綻放光彩、共享尊嚴與機會的美好世界。這既是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大國的必然擔當,也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題中應有之義。
作者 | 徐輝冠
責編 | 王靜靜
校對 | 翟婧
審核 | 于川、張凌潔
監審 | 彭亞南、劉斌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30-32509-0.html攜手她時代:為全球婦女事業發展貢獻中國力量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生日快樂,青春中國
下一篇: 把黨的自我革命進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