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加快搜救,今晚可能是救人的最后機會!”中國災害防御協會應急救援專委會副主任、中國地震局應急搜救中心培訓部原主任賈群林在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專訪時提醒,今晚(19日)震區最低氣溫將達-16℃,被困于倒塌建筑物中的群眾,在受傷且缺乏保暖和飲食的情況下,有效搜救時間變得更少了。
截至19日13時,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6.2級地震已造成當地113人遇難,536人受傷。
19日,為了加強普及抗震防災知識,中國災害防御協會組織相關專家接受媒體采訪。受訪專家深入解讀了本次地震的特點和對余震的判斷,也向民眾介紹了不同場景下遇到地震的逃生技巧和防震的有效措施,并提倡重點對“老破小”建筑進行風險排查,防患于未然。
為何甘肅積石山發生破壞性地震?
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特聘專家、中國災害防御協會城鄉韌性與防災減災專業委員會副主任高孟潭在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采訪時表示,此次震區位于青藏高原東北緣,受到青藏高原隆起和向東北方向推擠的影響,是我國地震最為強烈的地區之一。在這一區域中廣泛分布大批逆沖型斷裂帶。
歷史上,這些斷裂帶就曾發生過多次大型地震,比如海源8.5級大地震、古浪8級地震。而此次地震發生在拉脊山斷裂帶,本身處于地震活動的構造帶,具備發生強烈地震的背景。在國家抗震設防區劃圖上,該地帶一直是需要重點防范的地區之一。
接下來發生破壞性地震可能性比較大的區域有哪些?
高孟潭表示,中國位于世界兩大地震帶——環太平洋地震帶與歐亞地震帶之間,受太平洋板塊、印度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的擠壓,地震斷裂帶十分發育。本世紀以來,中國共發生6級以上地震近800次,遍布除貴州、浙江兩省和香港特別行政區以外所有的省、自治區、直轄市。
另外,高孟潭還表示,我國的地震活動主要分布在五個地區的23條地震帶上。這五個地區是:
①臺灣地區及其附近海域;
②西南地區,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
③西北地區,主要在甘肅河西走廊、青海、寧夏、天山南北麓;
④華北地區,主要在太行山兩側、汾渭河谷、陰山至燕山一帶、山東中部和渤海灣;
⑤東南沿海的廣東、福建等地。我國的臺灣地區位于環太平洋地震帶上,西藏、新疆、云南、四川、青海等省區位于喜馬拉雅至地中海地震帶上,其他省區處于相關的地震帶上。
高孟潭認為,中國是個地震相對多發的國家,在抗震防震方面,無論身處何地都不可以抱有僥幸心理。
建筑風險排查,非常關鍵
我國目前地震預測水平和最先進的美國、日本等國家處在同一水平線上,但是仍難以及時、精準地預測到所有地震。地震到底在哪天會來,影響幾何,還存在著很大不確定性。所以要想把災害帶來的損失與傷害降到最低,還是要從預防上入手。
高孟潭表示,防御是應對地震災害的關鍵。嚴格按新的抗震標準設計施工的房屋建筑的抗倒塌能力已經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本次甘肅積石山縣地震帶來的災害警示我們,各地應該加大對老舊房屋抗震風險的排查,尤其是相對欠發達地區。從電視上看到的積石山地震現場,倒塌的房屋中很多都是年久失修的自建房,存在達不到當地抗震標準的可能。
12月19日,甘肅省臨夏州積石山縣大河家鎮受損的建筑物。北京時間12月18日23時59分,甘肅省臨夏州積石山縣發生高孟潭表示,及時對存在抗震等防災風險的建筑進行加固等處置,對于防范地震等自然災害帶來的損失,非常關鍵。
地震逃生到底“跑不跑”?
建筑防震級別再高,也有面對“超標”地震的可能。如何在地震等災害到來時正確處置,爭取最大的逃生機會?
賈群林在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專訪時說:“地震來臨時跑與不跑關鍵看場景。”
小貼士
1、地震來臨逃生“黃金12秒”。原則上在12秒之內可以跑到安全地帶避震,否則建議選擇就地躲避。跑的時候要盡量注意保護頭部,以及跑到室外建筑物倒塌砸不到的地方。
2、躲避小房間生存幾率高。在室內盡量選擇居中的承重墻側躲避,符合條件的衛生間是不錯的選擇,因為有水等資源,可以延長等待救援的時間。
3、床上躲避臉朝下。如果睡夢中被地震驚醒來不及尋找合適的躲避房間,則迅速滾到床邊位置、臉朝下,并且用被子等柔軟物護住頭部,盡量避免被墜落物砸中要害。
4、大型、結實家具可依靠。像非常結實厚重并且大型的衣柜、保險柜可以作為我們躲避的依靠,有可能撐住墜落的重物,從而為我們留出逃生空間。
5、平時防災知識學習、演練很重要。災害面前,有效逃生時間稍縱即逝,正確嫻熟的逃生方法在災難面前讓我們逃生幾率大大增加。豐富的防震知識不僅讓我們知道如何有效逃生避險,還可以指導我們正確儲備避災物資;
6、家庭演練很關鍵。家庭中有孩子、老人等弱勢群體的,要在家庭演練中形成誰來幫帶誰逃生的習慣性記憶,這會極大增加弱勢群體的成功逃生幾率。
7、精準反映信息。災害來臨成功逃生后,如果看到有受災群眾被困,及時撥打救援電話,簡潔精準描述位置和現場情況,條件允許的話拍照片發給救援人員,這對搜救意義重大。
8、災區自救發動群眾。在專業人員到來之前,災區要盡量組織群眾展開自救和互救,優先救助表面的受傷群眾,這樣效率更高。
同時,賈群林也表示,建筑風險排查很關鍵,如果發現建筑有災害風險,可以及時向建設部門反映。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28-5075-0.html甘肅地震:今晚是救人的關鍵時機!真相究竟是什么?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家政保險再迎機遇!“叫好又叫座”靠什么真相究竟是什么?
下一篇: 最新匯總!多方力量馳援震區→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