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繆曉琴報道 金秋時節,黃浦江畔風勁潮涌。9月25日,一場以“在打造人民城市最佳實踐地中干在實處、走在前列”為主題的上海市政府新聞發布會。楊浦區委書記薛侃將楊浦區“十四五”期間的建設發展成果娓娓道來。
習近平總書記2019年11月考察楊浦濱江時擘畫的人民城市藍圖,如今已在這片熱土上結出累累碩果:民生投入占比突破52%,舊住房改造讓2萬余戶居民圓夢安居;信息服務業營收占全市五分之一,“大學—大廠—大V”的創新大三角拔節成長……楊浦區正以“日日新,又日新”的奮進姿態,展現“十四五”規劃中高質量發展與民生改善的實景畫。
社區溫度:舊里蝶變織就幸福經緯
“拎馬桶”時代今年徹底退出楊浦歷史舞臺。這一細節背后,是五年累計42.1萬平方米舊住房征遷改造的硬核行動,是讓孩子們在家門口就能上“好學校”、讓群眾不出社區就能享受到優質醫療服務的幸福敘事。
更令居民動容的是楊浦對“一老一小”的溫柔托舉,普惠托育點實現街道全覆蓋,全市首個科創園區嵌入式托育園破解職場父母“送娃難”;“銀發會客廳”與長者食堂星羅棋布,托起最美“夕陽紅”。
同時,楊浦區將風貌保護、全齡友好、公園城市、韌性安全等理念融入城市更新,一體推進美麗家園、美麗街區、15分鐘社區生活圈建設,努力讓楊浦人民享受現代城市的美好生活。
創新速度:上下樓串聯“數字雨林”
如果說民生是城市的底色,創新則是楊浦躍升的引擎。2023年楊浦區為了走好新時代的創新發展之路,提出要聚焦強化“創新四力”,全力推動創新發展再出發。
一手抓原始創新,一手抓科技成果轉化,楊浦與各創新主體緊密攜手,共建了一批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平臺,催生出了一大批高能級科技成果。“十四五”以來,有18項國家科學技術獎和超四成市級科學技術獎在楊浦產生。
立足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楊浦著力構建以數字經濟為核心主導,“人工智能+”“互聯網+”為兩個重點方向,在線新經濟、智能制造、創意設計三大千億級產業集群,科技服務、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綠色低碳四大新興產業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助力大批數字經濟企業鏈式集聚壯大。
充足的“陽光雨露”吸引一大批拔尖人才近悅遠來,帶動資本、技術、數據等各類要素自由流動、高效配置。楊浦區內兩院院士、海外高層次人才等數量位居全市前列,上海技術交易所成立五年來,累計進場成果1.4萬余個,技術交易金額達到760多億元。
近期關注度很高的“V聚場”,是楊浦建設互聯網優質內容創作集聚區的首個落地場景。在簡化行政審批、規范行政執法等方面,楊浦累計實施734項改革舉措,全面打響了營商環境最暖城區品牌。同時,打造了一批兼具“煙火氣和書卷氣”“人文景和科技流”“時尚風和國際范”的科創社區、街區、園區。吸引了一大批頭部“大V”和MCN機構踴躍入駐。
“四敢”氣度:人人都是城市主人翁
推動人民城市新實踐、創新發展再出發,關鍵靠人。楊浦區大力傳承弘揚“敢于創新、敢于爭先、敢于攻堅、敢于擔當”的“四敢”精神,激勵引導全區上下全面煥發楊浦“一股勁”。
這股勁充分體現在楊浦干部隊伍干事創業的精氣神上。一方面著力培養一批懂城市、會管理的干部,打造一支“與科學家交流時聽得懂話,與企業家溝通時接得上話,與基層群眾打交道時說得開話”的隊伍。另一方面建立“知事識人、依事擇人”考核體系,讓那些想干事、會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有平臺、有舞臺。
五年來,一大批楊浦干部活躍在舊區改造、項目建設、招商引資、社會治理等基層一線,以腳步丈量民情、以實干破解難題,用自己的辛苦指數換來了群眾的幸福指數、企業的滿意指數和區域的發展指數。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28-30496-0.html上海楊浦區:人民城市繪就幸福畫卷,數字經濟長出新質空間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下一篇: 2025世界設計之都大會在上海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