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海市代表團全體會議。記者鮑筱蘭/攝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邱愛荃報道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堅持創新引領發展,一體推進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筑牢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
全國人大代表、復旦大學校長金力認為,大學對強國建設的根本貢獻,是造就適配強國需要的人才。高校改革,就是要真正賦予學生自主構建知識結構、提升學識見識的權利和能力,以滿足國家對原始創新拔尖人才和高端應用型交叉融合創新人才的需求,把教育大國優勢迅速轉化為創新強國勢能。
在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校長丁奎嶺看來,科技成果與拔尖人才作為高校最重要的兩項“創新供給”,當前仍面臨著轉化率與產出量偏低等問題。他希望金融投資將營造創新生態、推動產業升級作為目標,提高全生命周期的容虧率,真正落實“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導向,推動形成“國資帶頭、社會跟投”“轉化先做、費用后付”等一系列可持續的風險分散舉措。高校內部也要建立“規則全、流程順、底線牢”的盡職免責管理辦法,為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提供生長的沃土。
黨的二十大提出“三位一體”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戰略部署。全國人大代表、華東師大黨委書記梅兵說,2024年夏天,華東師大滴水湖國際軟件學院成立,把辦學前移到了急需人才的產業一線,就是為了以適應國家戰略需求和解決產業前沿問題驅動人才培養和科研組織,探索產教融合、科教融匯的辦學新模式。
“高校積極擁抱AI科技,并以此推動學校更好發展,是應有之舉。”梅兵說,華東師大提出了“AI for EDU”的綜合改革目標,這幾年廣泛開設AI相關課程。此外,在學科建設方面,華東師大建設了智能教育研究院,推動AI賦能教育學科轉型發展,并力爭解決智能教育領域中一系列重要問題;成立了空間人工智能學院,推動AI賦能遙感學科轉型發展。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28-16111-0.html多位代表:深化改革加快科技成果轉化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上海持續打造高水平營商環境
下一篇: 賈宇代表: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