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PC市場第一季度出貨量報告出爐,研究公司Canalys的數據顯示,該季度PC出貨量同比增長超過9%,達到6270萬臺,創下近年來單季度最高增長紀錄。然而,這一增長背后卻隱藏著關稅危機可能帶來的巨大沖擊。

圖源:Canalys
不僅是Canalys,連一向數據保守的IDC也給出了4.9%的增長率,遠超預期。然而,這種暴漲是否意味著PC市場進入快速增長期?答案可能并非如此。
出貨量暴漲的背后推手
根據Canalys的報告,桌面PC和移動PC分別實現了8%和10%的增長,這是近年來少有的兩端同時大幅增長的季度。IDC的報告則進一步揭示了頭部品牌的表現:聯想以1520萬臺的出貨量占據24.1%的市場份額,同比增長10.8%,穩居全球第一;惠普和戴爾分別位列第二和第三,但增長幅度明顯放緩,尤其是戴爾,僅錄得3%的增長。

圖源:IDC
IDC分析指出,Windows 10系統停止支持是推動商業需求增長的主要因素之一。但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經銷商為規避即將到來的報復性關稅而提前囤貨,也是出貨量暴漲的重要原因。
與此同時,部分ODM廠商已發出預警,稱如果關稅超出預期,可能會推遲發貨。據悉,宏碁、華碩、戴爾、惠普和聯想等廠商已通知供應鏈暫緩出貨兩周,以觀察市場形勢。
關稅危機:PC行業面臨巨大沖擊
美國宣布高額關稅政策后,其PC市場首當其沖。美國最大的定制PC制造商META PC在推特上表示,受關稅影響,PC零部件價格可能上漲高達50%。META PC警告稱,現有庫存耗盡后,產品將不可避免地全線漲價。

圖源:推特
盡管META PC回應網友質疑時表示,關稅漲幅已遠超其承受能力,但問題的核心在于PC硬件供應鏈的全球化布局。以顯卡為例,其核心生產由臺積電完成,而顯卡的組裝則主要集中在東南亞和中國。此外,PC主板、DRAM、NAND閃存等關鍵零部件的生產也高度依賴中國供應鏈。
相關報告顯示,中國占據了全球PC主板產量的50%以上,DRAM和NAND閃存顆粒也有相當一部分來自海力士、三星和鎂光在中國的工廠。這意味著,美國的關稅政策將直接影響PC整機的成本結構。
華碩、聯想、惠普和蘋果等品牌也都在觀望美國政策的進一步走向。如果PC及相關硬件未能納入例外名單,美國市場或將陷入癱瘓。
中國市場受影響有限
相比之下,中國消費者受到的影響較小。雖然CPU和GPU主要來自美國企業,但其生產制造多集中在東南亞地區。中國僅對“原產于”美國的產品征收額外關稅,因此大部分硬件不在受影響范圍內。考慮到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單一PC市場,且具備強大的本土制造能力,整體影響相對可控。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27-144289-0.htmlPC市場暴漲背后:關稅危機或引發行業巨變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臺積電熊本二廠建設延期,資源或將傾斜美國新廠
下一篇: 國資委:央企要勇擔科技自立自強使命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