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電視臺《政協 e 事廳》邀請北京市政協科技委員會主任許強,一起走進中關村感受前沿科技,共同展望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設。漢王科技作為中關村發展歷程中重要的創新者和親歷者,是欄目重點介紹的中國人工智能先行者。
中關村就是我們中國改革開放 45 年的縮影,中關村始終是我們先行先試改革的試驗田,是中國科技體制改革創新的一面旗幟。八十年代初,中關村率先打破束縛科技創新發展的藩籬,釋放科技人員的能量,讓科技成果走出實驗室,走出高校院所的高墻,中關村電子一條街逐漸形成并初具規模,然而在這一過程中也出現了不同的聲音。1987 年由中央和北京各單位組成的聯合調查組,經歷兩個月的調研,最終肯定了這股改革的浪潮。1988 年,中央出臺十八條政策,開啟了中關村改革創新的大門,可以說,中關村就是科技創新的小崗村。
漢王科技品牌成立于 1993 年,經歷和見證了中關村發展的各個重要時期和取得的豐碩成果。30 年來,漢王科技一直堅持在人工智能關鍵技術自主創新,董事長劉迎建認為漢王科技使命是創新,所以是不停地在創新當中創新。
1985 年,董事長劉迎建研發出全球首款“聯機手寫漢字識別在線裝置”并獲得專利。許強主任表示:那個時候手寫識別還是個難題。信息類的電子產品迭代得非???,幾年就是一個迭代,幾年就迭代。漢王科技一直堅持在人工智能關鍵技術的自主創新,先后在手寫識別、筆觸控與軌跡識別、OCR、機器視覺、自然語言理解以及大模型等關鍵技術上取得突破,其手寫識別和 OCR 識別等技術獲得過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和二等獎,以及北京市科技進步一等獎和二等獎等眾多技術突破獎項。此外,漢王科技經過近十年的潛心研究獲得無線無源電磁筆的專利技術,打破國外公司的壟斷,成為全球擁有該技術的兩家公司之一。
許強主任認為,在創新過程中它最大的作用就是把我們這個北京豐富的科研成果轉化為產品,轉化為服務,轉化為生產力。漢王科技一直走在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前列,將中國科學院自動化所的一些技術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做產品轉化,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漢王科技非常注重人工智能技術落地行業場景的生產力應用,從 2001 年國內首款嵌入式一體化車牌識別系統,開啟了中國機器視覺商業化應用的序幕,隨后在 2008 年發布全球首款嵌入式人臉識別產品和 2011 年發布全球首款嵌入式人臉智能鎖,持續推動機器視覺識別技術的場景化和應用化的落地。如今,漢王科技的機器視覺產品服務不僅應用于公司考勤、園區管理的日常管理應用,同時也成功通過了 70 周年國慶慶典、“一帶一路”峰會、冬奧會等大型活動的檢驗,樹立了機器視覺應用的真正價值。漢王視頻智能分析平臺為城市能源地下管線提供 AI 智能化安全防護應用,確保城市能源生命線的安全。
許強主任參觀展廳時,漢王科技董事長劉迎建介紹,未來將進入無紙化和機器人時代。漢王電紙書自 2008 年問世以來廣受用戶好評,并搭乘“神舟七號”航天飛船遨游太空,成為全球首部上太空的電紙書。目前,漢王手寫電紙本系列覆蓋 7.8 英寸、10.3 英寸、13.3 英寸等多尺寸產品,在以往電紙書產品基礎上標配無源電磁筆,系統深度適配各類應用軟件,加速推動社會“無紙化”應用范圍和進程。
在機器人領域漢王科技也做了前瞻性布局和實踐,除了通用人工智能的關鍵性技術 —— 大模型外,很早就開始研發仿生撲翼類機器人,投入了大量研發資源解決了當前仿生撲翼領域多種技術難題。在 2019 年,漢王科技推出了全球首款商業化的仿生撲翼機器鳥 ——“出頭鳥”,融合了自研前沿的仿生撲翼飛行機械結構、機器視覺、三電系統等領先技術,具備自主避障、定高飛行、體感開關、直線飛行、特定飛行動作表演等特點,是漢王科技在機器人技術發展進步的標志。漢王科技認為機器人不僅應該具有強大的通用人工智能,同時擁有和人類一樣的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的五感能力和行動能力。
中關村成為中國科技體制改革創新的一面旗幟,在于聚集了想干事的人,有人才、合作者和領導的支持,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好地方。它也是改革開放 45 年的縮影一樣,這里見證了漢王科技這些中關村企業的科技創新歷程,從小到大、從弱到強,一步一個腳印邁向科技創新的更高峰。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26-58787-0.html中關村與改革開放同行 漢王科技等肩負科技創新使命 砥礪奮進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