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月 15 日消息,隨著全國多地中小學陸續開學,很多家長擔心孩子在回歸校園時,會不會出現不能“收心”、精神倦怠、沉迷游戲等問題。
央視新聞昨日援引專家的話稱,玩游戲不等同于沉迷游戲,更不等同于游戲障礙。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主任醫師吳仁容表示,假期使用電子產品娛樂不等同于“游戲障礙”,后者需滿足三個核心標準:
失控性:無法自主控制游戲時間;
優先級:游戲凌駕于其他生活需求;
持續性:行為至少持續 12 個月并導致社交、學習等功能損害
吳仁容表示,從普通游戲行為發展到成癮通常需數年,這為早期干預提供機會。
預防需多方協同,例如家長要為孩子建立合理游戲規則(IT酷哥注:如每日 40 分鐘自主時段),培養多元興趣(如運動、繪畫),減少情感補償性依賴;同時加強游戲公司監管,完善實名認證和防沉迷系統。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有許多醫院陸續開設了學習困難門診。一旦發現孩子出現游戲障礙,要去專業的醫療機構接受評估和治療。
可能很多家長不理解學習困難是什么樣的表現。簡單來說,學習困難綜合征是一種學習技能的發育障礙。
智力正常的兒童,從發育的早期階段起,獲得技能的正常方式受損,比如在閱讀、書寫、計算等基本學習技能方面存在明顯的困難,這些困難會嚴重影響他們的學習效果和學業成就,而其他技能均正常。
相關閱讀:
《騰訊游戲啟動 2025 年寒假未成年人保護專項行動》
《騰訊游戲寒假限玩 15 小時,新增“風險賬號庫”打擊租號黑產》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26-130965-0.html央視:愛玩游戲不等于沉迷游戲,出現游戲障礙要去專業的醫療機構接受評估和治療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