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小米汽車預定上市日期的日益臨近,最近有越來越多的相關消息被傳出。
近日,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發文表示,小米汽車首款預計將在2024年發售,出貨量預估5–6萬部,關鍵賣點為自動駕駛、軟件生態、800V快充與動力配置,估計售價低于30萬人民幣。若售價接近甚至25萬,則出貨量應該有上修空間。
小米2021年3月30日正式官宣造車,并宣布將會在未來10年內投入100億美元進軍汽車行業。由于其在手機領域高性價比的標簽,當時大家都十分期待小米能夠推出一款年輕人能夠買得起的高性價比車型。但兩年多過去了,小米的造車資質仍未落實,雖然目前已處于試生產階段,同時小米也一再強調2024年上半年的量產目標,但畢竟還未最終確定。
與此同時,進入2023年以來,多輪的價格戰也讓一眾車企將旗艦車型的售價拉低到了20-30萬元價位,再加上這個價位段特斯拉的絕對優勢,也讓競爭空前激烈,姍姍來遲的小米汽車是否還有希望。
首款車型已基本確認
從目前曝光的諜照信息來看,小米的首款汽車是一款純電轎車,采用溜背的轎跑外形,并且車頭較長,整體造型十分流暢。車身前臉采用封閉式設計,這也符合目前新能源車的設計趨勢,并配備貫穿式LED頭燈組,具有較強的辨識度。
車身側面采用隱藏式門把手,車頂線條從B柱開始急速下滑,搭配大尺寸輪轂,運動感十足。而車尾部分預計將采用貫穿式尾燈,同時后窗極有可能會采用掀背式的設計。
車機方面,小米汽車基本確定將搭載高通驍龍8295芯片,同時會采用自研車機系統,而今日小米正式官宣了最新的澎湃OS操作系統,預計也將會有車機版本。
此外,小米汽車還在車頭部分搭載了激光雷達,必定會配備高階輔助駕駛功能,這也是目前新勢力廠商的標配了。而根據小米此前公布的消息,小米汽車的自動駕駛將采用全棧自研算法,并已經進入了測試階段。從此前公布的展示視頻來看,目前主流的自動進出匝道、主動變道超車都完全可以勝任,同時城市道路的自動環島繞行、斑馬線禮讓行人等功能也可以實現。
今年7月,有汽車博主在社交媒體曝光了一張疑似小米汽車電池信息的照片,顯示該電池包正是寧德時代麒麟電池,容量為101kWh,電壓為726.7V,可以預測小米汽車將搭載800V平臺。不過也有報道稱,小米汽車的低配車型計劃采用400V電壓平臺,高配車型才會采用800V電壓平臺。
與此同時,有媒體報道稱,小米除了純電車型以外,也在計劃開發增程版車型,并有多代平臺在研發推進,一代平臺將于明年上市,二代平臺計劃于2025年推出,而增程版車型大概率會隨第二代平臺一起亮相。
除了首款車型已基本定型以外,小米汽車的生產也準備就緒了。
根據報道,小米汽車在北京亦莊的工廠一期工程已經基本竣工。按照此前規劃,小米汽車工廠分為兩期建設:一期工程2022年4月開工,2023年6月竣工,計劃年產能15萬輛;二期工程計劃2024年動工,2025年完建。
9月初報道稱,小米一期工廠現在正處于試生產階段,彼時工作開展不足一個月,每周生產大約50輛樣車。此外,小米汽車亦莊工廠目前在大規模地招聘車間工人,招聘規模在100人上下,平均薪資在6000至7000元,每日工作時長為8小時,周末雙休,隨時入職。
而據最新消息稱,一旦拿到工信部批文,小米工廠即可在年底前開始正式量產,2024年上半年交付的目標大概率可以如期實現。
外部競爭環境已不同于往日
盡管小米汽車已經箭在弦上,但不得不承認,小米造車兩年半以來,國內新能源車市場的競爭環境已經不同于往日,小米汽車創業成功的大門正在逐步關閉。
在小米剛剛宣布造車的2021年,彼時國內新能源車市場正處于“藍海”階段,各家車企幾乎都處在同一起跑線,當時的比亞迪還還未成為現在的巨頭。但隨著近兩年補貼退坡,以及多輪的價格戰等市場化競爭,國內新能源車市場格局已基本確定。
第一梯隊無疑是比亞迪和特斯拉,比亞迪今年的新能源車銷量已經奔著300萬輛去了,而特斯拉也有著百萬級別。第二梯隊包括廣汽埃安、吉利、長城等這些轉型迅速的傳統車企,以及新勢力頭部陣營的“蔚小理”。第三梯隊包括零跑、哪吒這些新勢力品牌,年銷量也基本都在10萬輛以上這個量級。
以今年上半年新能源銷量來看,前十五名的汽車品牌累計銷量高達249.18萬輛,同比增長55.75%,并占據了超過八成的市場份額,相比去年同期的76.31%相比增加了8.34個百分點。
也就是說,目前國內新能源市場的格局已趨于穩定,并且這個趨勢還在進一步延續,留給后來者的機會真的不多了。
當然,小米汽車也并非完全無望。近日郭明錤在談及小米汽車時就表示,華為新問界M7銷售超預期,這也象征著國內電動車市場競爭焦點已開始轉移至自動駕駛、軟件、營銷與渠道,此新競爭格局有利于小米進入汽車市場。長期來看,小米汽車有兩個獨特競爭優勢:第一是與既有生態整合,包括操作系統、應用程式、手機與IoT等硬件;第二是銷售渠道遍及海外市場。
而根據小米的打法,雷軍曾承諾小米手機硬件純利潤不會超過5%,而在造車上,有爆料稱雷軍已說服董事會,小米汽車的硬件整體利潤率將不會超過1%,盈利則靠軟件服務以及生態體系。
小米汽車想要殺出重圍,勢必要拿出一些殺手級應用或全新技術,或者給出足夠吸引人的價格,畢竟小鵬、智己等這些車企已經將原本30萬元以上級別車型的售價拉到了20-30萬元之間,留給小米汽車的市場競爭環境將更加激烈。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22-13971-0.html市場環境已不同于往日 姍姍來遲的小米汽車還能否走上牌桌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