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SHIBA , TOSHIBA ,新時代的東芝 ” 。
有多少人聽著這句廣告語長大的?
如今變成了 “ 退市吧,退市吧,新世紀的東芝 ” 。
昨天,上市 74 年之久的東芝正式退市了。
但東芝的 “ 死 ” 期,其實早在今年 9 月的時候就定了。
當時私募股權基金 “ 日本產業合作伙伴( JIP ) ” 牽頭的 150 億美元要約收購成功后,決定的就是東芝今天退市。
相信對于很多年輕的差友來說,這幾年光聽東芝的各種丑聞,可能都不大清楚東芝是啥。
就這么說吧,東芝鼎盛的時候,相當于是如今的格力 + 美的 + 臺積電 + 索尼,你跟我說這四家公司合并了過些年會資不抵債退市誰能信?
就這個看似不可能的任務,東芝還真就做到了。
事情得從 84 年前說起。
可能有人說了,外頭都說東芝 148 年的歷史,怎么私吞了 60 年呢?
實際上,如今的東芝是在 1939 年時,才由東京電器和芝浦制作所兩個公司合并而成的。
就和國內遍地百年名校類似,東芝也尋了波祖。
他們翻了翻 “ 司譜 ” 發現,東京電器的前身白熱舍創辦于 1890 年,而芝浦制作所前身則可以追隨到發明家田中久重在 1875 年創辦的店鋪兼工廠。
所以東芝就認了芝浦制作所的創始人田中久重當老祖宗,成了 150 年的老店了。
合并后的東芝一邊發展自家的業務,一邊接著合并其它公司。
短短幾年后,東芝就成功在東京證交所上市,并迅速成長成了日本制造業的巨無霸,并且在未來的幾十年里瓜分了日本人的商場。
在那個時代,東芝走在了世界的前沿,創造了日本乃至世界的各種第一:
1942 年,日本第一臺雷達;
1959 年,日本第一胎晶體管電視和微波爐;
1971 年,日本第一部彩色影像電話;
1986 年,世界第一臺筆記本電腦;
1995 年,日本第一臺 DVD ;
……
東芝研發出世界上第一臺筆記本電腦 TOSHIBA T1100
到了上個世紀中后期,隨著日本經濟的高度繁榮,東芝達到了自己的巔峰,主營的醫療業務、家電業務、筆記本電腦業務等,常年霸占世界前三的位置。
在電器市場,東芝、夏普和松下就是 “ 日本白色家電三巨頭 ” ;
在計算機領域,東芝的筆記本電腦連續 7 年穩居全球銷量榜首;
在半導體領域,東芝一家獨占 50% ,就連改變計算機存儲的閃存技術都是東芝開發出來的。
閃存之父舛岡富士雄
可以說在那個時候,東芝吼一吼,世界抖三抖。
但盛極而衰,上世紀末新世紀初的東芝,開始增長見頂,走上了下坡路。
如今,網上不少人都把東芝的衰敗追溯到上世紀冷戰時期的 “ 東芝事件 ” 。
簡單說就是在上世紀 80 年代,東芝為了賺錢偷偷賣給蘇聯幾架機床。
后來被美國認定違反了 “ 巴統 ” 禁運名單,后經過一系列調查,鬧到就日本首相都到美國認錯道歉,后以美國對東芝發出了一紙禁令結束。
這也被不少人看做是美國對日本半導體產業,乃至日本經濟打壓制裁的開端。
不過經過這些年的各路分析,發現這次禁令似乎并不是東芝衰落的原因。
因為禁令開始生效的 1988 年,無論是東芝還是東芝機械的股價都一路大漲,反而走出了新高。
甚至到了 1996 年,東芝還以 530 億美元的營收高居世界財富 500 強榜單中的 32 位。
當然,我們并不排除美國打壓對它的影響。
但看起來,東芝內部發展決策失誤,才是導致公司衰敗的更大原因。
我們現在回頭看去,東芝這倒霉催的繼承了日本企業 “ 優良的 ” 亂點科技樹天賦。
在幾次重大技術十字路口做選擇時,幾乎每次都避開了正確選項。
舉個例子,新世紀交接時期,液晶電視和等離子電視大戰,日本企業大多手握厚厚一沓等離子技術的專利,屁股決定腦袋地紛紛站隊等離子電視。
結果沒想到全世界都不和日本人玩了,都去擁抱 “ 全球共創 ” 的液晶電視,活活讓日本的等離子專利成了一票廢紙。
曾經讓東芝寄予厚望的半導體業務,也因為沒跟上國際潮流走代工廠模式,而逐漸被臺積電、三星打得找不著北。
不過說起來,這種點錯科技樹的事兒對于家大業大的東芝來說,就好比人長了個瘡,難受歸難受,但完全談不上傷筋動骨。
可東芝們發現,不能再躺功勞簿上啃老了,得找點新技術啃。
看到隔壁松下押注動力電池,如今都快轉型成一個專門的 “ 電池廠 ” 了。
東芝則是想成為新時代的 “ 雷電法王 ” ,掌控核電。
那從頭再來研發核電技術肯定不趕趟,正巧天上掉了個 “ 大餡井 ” 給東芝。
當時西屋電氣準備拍賣自家 77% 的股權,要知道這個西屋電氣可是妥妥的核電先鋒,不僅給美國航母提供核動力技術,還是世界核標準的制定者。
所以在東芝看來,只要能夠買下西屋電氣,那以后全世界發展清潔能源之王——核電的時候,自己就成了新時代的霸主。
正當東芝摩拳擦掌準備競拍的時候,日本企業再次發揚窩里橫的傳統,東芝的老對手三菱和日立也來摻和上了。
他們在競標過程中不斷下絆子抬價,終導致東芝花了足足 3 倍價格才買下了西屋電氣。
后續東芝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加價成了 70 億美元,買下了 87% 的股權。
倒霉催的東芝買完西屋之后,估計說明書都還沒看懂,金融危機就來了。
剛剛大出血的東芝,自己個兒先沒啥錢了。
不過西屋電氣也很快證明了自己的價值,憑著過硬的技術,東芝在 3 年里拿下了 12 單核電業務。
這么看起來,東芝花重金買下的西屋,還真是個下金蛋的戰斗雞。
當時東芝還立下了 “ 2015 年以前在全球拿下 39 個核電站建設訂單 ” 的 Flag 。
可沒過多久,大家發現這下蛋公雞的蛋全是臭蛋啊。
大家可能不知道,東芝當年的核電標桿工程名字就是 “ 福島 ” 。
在 2011 年福島核電站爆炸事故里,損毀嚴重的 3 號機反應堆就是東芝造的,是不是 “ 服倒 ” 了。
有了這個臭名昭著的項目,東芝不僅吸引不了新客戶,甚至原先十來個老訂單都陸續被鴿了。
更慘的是,西屋在 2015 年進行了一筆收購,結果卻給東芝帶來了幾十億美元的巨額虧損,終迫使東芝不得不出售賺錢的半導體業務來填補虧空。
要說上面這幾件事還能說不小心、鬧天災啥的,可下面的人禍,東芝可怪不了任何人了。
在當時的人們看來,東芝家大業大,捅了這么多婁子,結果財務報表看著還闊以嘛。
結果到了 2015 年,東芝被爆出長達 8 年的財務造假丑聞,東芝通過虛增利潤、隱瞞損失等手段,粉飾了核電和閃存業務的真實虧損狀況。
這時候大家才發現,合著公司上上下下正事沒干成,光顧著做假帳了。
被揭開偽裝的東芝早就是一身爛瘡了。
丑聞曝光后,東芝連后的 “ 好名聲 ” 都沒了,股價暴跌 25% ,包括社長在內的 16 名高管辭職了一半。
日本 “ 躬匠精神 ” 之東芝三任 CEO 聯合鞠躬道歉名場面
后面的近 10 年里,東芝基本也就只干一件事:拆東墻補西墻。
2015 年,將圖像傳感器業務賣給了索尼;
2016 年,將家電業務賣給了美的;
2017 年,將電視機業務賣給了海信;
2018 年,將電腦業務賣給了夏普;
2018 年,將半導體業務賣給了美國私募基金;
2022 年,將暖通空調業務賣給了開利;
……
鬧到后,西墻沒補上,東墻也塌了:東芝在 2018 年把西屋以 46 億美元給脫手了。
但說實話,東芝也真是夠頑強,就到這地步了,去年還能擠進財富 500 強,今年市值還能有近千億。
而且雖然外界一片哀嚎,可這次退市也并不意味著東芝就 “ 死 ” 了,哪怕當年叱咤風云的半導體、家電、醫療設備、電腦甚至連核能業務都沒了,但東芝手里依舊有著不少牌,只是能不能卷土重來得看后續的運作了。
不過突然想的是,在當下的社會時代,市場的變化速度可能遠高于你我的潛意識。
前腳拼多多市值超過阿里的事才剛過不久,后腳輝煌了一個世紀的東芝也黯然退市了。
這么看來,馬云在內網說的那句話還真對: “ 誰都牛 x 過,但能為了明天后天牛而改革的人,并且愿意付出任何代價和犧牲的組織才令人尊重 ” 。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17-51804-0.html真有人每道選擇題都做錯!東芝:正是在下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子涵”背后 正在崩潰的一線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