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糖茶的風還沒刮完,“中式養生水”又開始在飲料市場上嶄露頭角。
“中式養生水”,即以中醫傳統養生原理為基礎,選取 “藥食同源” 的天然食材,如紅豆、薏米、枸杞、紅棗等,經煮制或萃取工藝制成即飲型植物飲品。目前市面上常見的中式養生水產品,有紅豆薏米水、紅棗枸杞水等。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報告,2023年中國中式養生水市場規模激增至4.5億元,年增長率超350%。預計未來5年,年復合增長率將超88%,2028年有望突破100億元。
快消品線下零售監測機構馬上贏數據則顯示,2024年第三季度,中式養生水所在的“植物飲料”類目市場份額同比增速達37.64%,遠超其他飲品品類。
“中式養生水”并非新近問世的全新品類。在有深厚藥食同源文化的中國,菊花茶、酸梅湯、小吊梨湯等飲品,都可看作是中式養生水的雛形。只是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上述飲品都主要以現煮的形式、作為餐飲場景的配角存在。
圖源:pexels
直到近年“脆皮”的年輕人們紛紛開始健康焦慮,以即飲形式出現的中式養生水,才與無糖茶、電解質水等細分品類飲料一起,站上了市場風口。
當細分品類迎來爆發,各大飲料品牌也接連布局。
2023年年初,元氣森林推出包括紅豆薏米水、紅棗枸杞水、綠豆水在內的“元氣自在水”,據媒體報道,2024年,元氣自在水銷售額破10億元。近年靠果汁氣泡水崛起的好望水,也在2024年推出包括薏米水、陳皮水、桂圓水等在內的“照顧系列“產品,半年內銷售額破億元。
此外,賽道內還迎來了盒馬、北京同仁堂等跨界而來的選手。
在一眾中式養生水玩家中,可漾的發展軌跡較為獨特。
可漾是由中和食品廠(下稱“中和食品”)孵化的品牌。公司從1989年開始紅豆產業發展,過去30多年均致力于紅小豆品類的深加工,生產紅豆餡料、糖納豆等產品,其紅豆餡系列產品與肯德基、麥當勞、雀巢等品牌均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
隨著to B業務日趨成熟,中和食品開始進軍C端。2018年,中和食品推出了紅豆水飲品。2019年,中和食品正式成立可漾品牌。作為瓶裝紅豆薏米水的首創者,可漾最早開始中式輕養飲品的探索。一直到2023年,隨著中式養生水賽道風起,成立4年的可漾品牌也迎來銷量爆發。
圖源:可漾微博
近日,在Foodaily每日食品舉辦的年度全球食品飲料創新博覽會上,中和食品和可漾品牌創始人王鐘和在接受包括時代財經在內的媒體采訪時表示,可漾的產品主要瞄準一、二線城市人群,目前,產品入駐的渠道主要包括全家、羅森等便利店渠道,開市客、盒馬、大潤發M店等會員制超市渠道,以及京東、淘寶、抖音等線上平臺。
王鐘和告訴時代財經,目前,可漾銷售主要來自線下,其中,線下渠道的收入占比在70%,線上渠道的銷售增速也較快,品牌計劃在3年內實現銷售額破5億元。
根據王鐘和的規劃,未來,可漾將主要通過拓產品規格、拓品類以及拓渠道的方式實現銷售增長。面向多種消費場景,可漾推出了350ml、368ml、500ml、530ml、900ml、1.25L等多個規格的產品。今年內,可漾將推出五黑湯、以及多谷物飲品等新品。此外,可漾還將進入流通渠道,加速下沉。
“相較于主要原料是茶的無糖茶產品,養生水的原料會更豐富。隨著國家藥食同源目錄的持續增加,中式養生水的用料池子也會持續擴大。”王鐘和說道。
馬上贏數據顯示,2024年1月至2025年2月,以無糖茶在期內的銷售額、銷售件數、出貨量加總分別為100%計,中式養生水所在的植物飲料品類在期內的銷售額為無糖茶的18%左右,銷售件數為22%左右,出貨量為21%左右,基本維持在無糖茶的五分之一左右,這一比值,基本與兩者的市場份額對比一致。
比起刻在中國消費者DNA中的茶飲料,中式養生水的市場天花板或許較為有限。但這一品類將在各飲料品牌的培育下走向何方,也值得關注。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16-142313-0.html接棒無糖茶,年輕人又捧紅了養生水,可漾創始人王鐘和:目標3年內銷售額破5億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