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在商洛市商州區大荊鎮周嶺村,老人們談論著自己的照片(資料照片)。 本報記者 文超攝
本報記者 王佳偉 文超
7月23日,在商洛彩虹公益中心,負責人楊鑫正和志愿者為山區的老人準備著“清涼包”。為山區老人送愛心,已經成了楊鑫的工作常態。而她送的最多的是為老人拍的照片。
7月2日8時,在商洛市區,一輛小貨車正在裝車。一摞摞帶著相框的照片被商洛彩虹公益中心的志愿者陸續搬上車。
“好,可以出發了。”楊鑫清點完物品后,對司機說。
約50分鐘后,車駛進了商洛市商州區大荊鎮周嶺村村委會。坐在那里等候的老人們等來了給他們拍照片、送照片的楊鑫。村委會給老人們通知的是當日10時集中來領照片,但許多人早早就到了。
這是怎樣的照片,讓老人們如此心心念念?
“我們拍的照片,用老人們的話說,叫‘老相’或者‘大相’,以后作為遺照用的。”楊鑫說。
今年是楊鑫為老人們拍照的第8年。8年里,她共為6500位老人拍照。
楊鑫是一名攝影記者。2017年,商洛彩虹公益中心成立后,她決定發揮自己所長,做一些公益項目,于是便有了為老人拍遺照的“老有所憶”項目。這個項目主要面向商洛山區65歲以上的老人。截至目前,該項目覆蓋了商洛市商州區、洛南縣、山陽縣、丹鳳縣。
每次拍照前,楊鑫會和有需求的村委會對接好拍攝人數、時間,現場確定集中拍攝場地。
在山大溝深的商洛,農村老人出行不便,想要去城里拍一張專業的“老相”很難,尤其身體不好的留守老人,可能一輩子都沒有走出過大山。
“農村老人會提前準備身后的一些事宜。沒有像樣的照片,常常成了他們的遺憾。”楊鑫說,“我們在老人們生前就拍好,可以趁著他們精神狀態好,定格最燦爛的笑容。”
周嶺村村委會大院里,“老有所憶”影展已經搭好了。這里有10多個白色的鐵架子,每個架子上掛著9張帶相框的照片。紅色的布景前,100余位老人笑得像花兒一樣燦爛。
“這不是秋娥嘛。秋娥人呢?誰叫一下,她的相在這呢!”
“那是張印良,看著挺喜慶的,照得好啊。”
“哎呀,這回咱們真的都掛墻上了!”
老人們嘻嘻哈哈,圍在架子前,邊笑著調侃,邊尋找自己的照片。
72歲的6組村民王新柱顯得尤為高興:“我覺得我這次照得最帥。表情好,人又精神。”他拿著自己的照片,喜滋滋地往家里走。
“在活動中,我每次都能感受到老人的熱情。現在恰逢暑假,我帶著自己的孩子來,讓孩子在公益活動中學習、感受公益帶給人的快樂。”志愿者趙丹說。
“我和我們的志愿者去拍照的時候,會不停地逗老人笑。每位老人我們至少拍五六張,甚至十幾張,最后挑一張笑得最好看的。”楊鑫說,這個過程中,受益的不僅是老人,也治愈了自己。
2024年,楊鑫入選“陜西好人榜”。
“我們也在做一些其他的公益活動。冬天給山區老人送裝著羽絨服、護腰、護膝、羊毛襪的‘溫暖包’,夏天給老人送裝著夏涼被等物品的‘清涼包’,還有為留守兒童送圖書……”楊鑫說。
編輯:齊少恒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102-34853-0.html6500張照片背后的故事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上一篇: 中國暑期經濟“熱”力四射
下一篇: 多樣活動迎“八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