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18期間,智能投影市場交出了一份令人意外的成績單。盡管618有史上最長的周期鋪墊,也有國補政策的驅動,但是依然未有托起“銷量”。
據行業機構DISCIEN(迪顯)數據顯示:2025年618期間國內投影線上零售銷量為35.0萬臺,同比下滑3.6%。這一反常現象背后,折射出行業深層次的結構性問題。
為啥智能投影在618遭遇“滑跌盧”
首先,補貼政策執行出現嚴重斷層。6月起,江蘇、廣州、重慶等地相繼暫停線上申請,改為限額領取。這種"政策雙軌制"直接導致未覆蓋地區消費者持幣觀望,跨區域比價現象激增。更關鍵的是,補貼資金消耗速度遠超預期,財政部雖稱暫停屬"短期調整",但業內人士透露,多地補貼池已近枯竭。
其次,行業長期存在的虛標頑疾正在反噬市場信任。數據顯示,71.9%的投影亮度實際不足500流明,但廠商通過將"兼容分辨率"模糊標注為"標準分辨率"等手段誤導消費者。這種飲鴆止渴的做法導致行業平均退貨率高達25%,部分品牌的多臺購買用戶退貨率甚至是普通用戶的3倍。
最后,智能投影遭遇"巨屏圍剿"。投影行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巨屏危機"。618期間,85英寸電視集體殺入2500元價格帶(小米/海信/TCL等國補后價),與4K投影價差縮至5%以內。以最便宜4K投影小明V1 Ultra為例,2294元的售價已喪失價格優勢。更嚴峻的是,電視降價速度遠超投影――奧維云網數據顯示,85英寸電視年均降價幅度達23%,而投影僅12%。
這種擠壓效應直接沖擊投影的核心賣點:消費者花同樣預算,既可選擇"開箱即用"的85英寸電視,又不必忍受投影的安裝調試、環境光干擾等問題。
有行業人士向《視聽圈》分析指出:“當巨屏電視突破2500元心理價位,投影的'廉價大屏'敘事正在失效。”未來,中低端投影市場或將持續承壓。
市場失速的連鎖反應:下半年或面臨量價雙殺
618的銷量下滑絕非孤立事件,可能是投影行業寒冬的前奏。與去年下半年國補刺激下的出貨小高峰相比,今年同期增長壓力陡增。DISCIEN(迪顯)預測,全年零售規模或將較去年略有下滑,這意味著很多品牌會面臨巨大的壓力。
智能投影618“翻車”,8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库尔勒市| 南丹县| 伊宁县| 南江县| 临澧县| 大英县| 确山县| 雷山县| 香格里拉县| 唐河县| 兴文县| 苍南县| 钟祥市| 碌曲县| 绿春县| 西乌珠穆沁旗| 洛川县| 彰化县| 兴安盟| 泰来县| 汉阴县| 肇庆市| 汉源县| 南宁市| 将乐县| 泰来县| 德格县| 涟源市| 诸暨市| 武清区| 九龙县| 西丰县| 筠连县| 鄂托克前旗| 莒南县| 陇川县| 车致| 新泰市| 马尔康县| 屯门区| 馆陶县|